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6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1 毫秒
91.
《中国勘察设计》2010,(12):140-145
一、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黄河路以南,太行山路以西。黄河路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宽度为50米,太行山路宽度为40米。用地西侧为30米宽步行街。用地被菏泽路分成南北两部分,  相似文献   
92.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多因子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自动化预标注方法,即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处的最小计算单元并定义其片区属性,评估计算其地形地貌特征、道路通达性、人为活动的频繁程度,实现自动化获取大场景、大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界桩、标识牌点位预标注区域;并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为试验区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界桩、标识牌点位及布设密度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3.
针对城市道路网变形监测存在的高分辨率影像获取难、道路人工提取效率低、传统变形监测工作量大等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Deep-ResUnet和PS-InSAR的城市道路网形变监测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对目标区的哨兵-1A(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伪彩色变换建立道路数据集;然后训练深度残差网络(Deep-ResUnet)模型并对道路网栅格进行提取;最后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PS点形变信息与道路网栅格融合。研究结果表明,Sentinel-1A影像经过伪彩色处理后,能提高城市道路网提取的完整性,交并比提高6%~9%,道路提取精度平均提高10%左右,得到的城市道路网形变信息专题图能为城市道路变形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车辆轨迹大数据为道路网生成与更新、道路状态信息感知提供了新机遇,从轨迹数据中准确提取道路交叉口是基于车辆轨迹数据构建精细化道路网地图的关键步骤。当前已有学者根据轨迹点的转向、速度变化等特征,基于空间聚类提出了一些道路交叉口识别的经典方法,但由于轨迹数据密度分布的异质性、噪声干扰及最优聚类参数设置等问题,从不同采样频率、分布密度的轨迹数据中提取不同大小、形态的交叉口仍是一个挑战。为此,本文首先针对轨迹密度的空间分布异质性提出基于层次划分的轨迹栅格化策略,进而从视觉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转换-分割-优化”全流程的道路交叉口层次提取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样频率的真实轨迹数据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对低频轨迹数据中道路交叉口提取的准确度与有效性,识别结果优于现有代表性方法。  相似文献   
95.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建筑密度的获取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珞珈一号数据和OSM数据的估算城市建筑密度的方法。基于珞珈一号数据,文中以固定大小的网格为单位采样分析了昆明市呈贡区灯光强度和建筑密度的拟合关系;基于OSM数据,利用GIS提取分析、数学分析等方法去除道路灯光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估算了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得到其空间分布情况;并验证分析了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结合珞珈一号夜光影像数据和OSM道路数据估算城区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96.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道路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市道路网是一个动态、开放、自组织的空间复杂网络,构成了城市的结构框架,研究城市道路网的结构特征对路网规划和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基于道路走向的视角对整个城市路网结构进行研究,也缺少对全国主要城市路网的整体性评价。本文选取我国一、二线及新一线49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和2020年2月的城市道路网作为实验数据,首先采用图论和玫瑰图的方法对49个城市的道路网方向特征进行可视化,定性分析城市路网的复杂结构,然后基于最值比R道路首位度S、过阈值比T、走向顺序φ和路网密度δ等5个路网指标对49个城市的道路网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探究我国城市路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主要以南北和东西走向为城市道路的主导向,部分城市因地形的影响沿着有利于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方向规划道路;基于路网指标的聚类得到了十字正交型、十字状向风车状扩散型、风车状向圆弧四角星扩散型和混合复杂型等4类城市道路网类型,这4类城市路网在方向分布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突出表现在有序性和复杂性;从路网类型的空间分布来看,十字正交型和十字状向风车状扩散型路网大多分布在我国的内陆地区,而风车状向圆弧四角星扩散型和混合复杂型路网则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一、二线及新一线城市道路网的分布特征,探究了我国主要城市交通路网的布局现状,能够为城市新区道路规划和路网布局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正园区概况2012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投资2.6亿元的园区道路已全面建成,建成平台框架1600亩。通过前期宣传推介,现已有北京国遥、山东正元、中测新图、北京四维远见等33家企业入园,广州中海达、杭州星软等8家企业签订入园意向协议,协议投资额达62.3亿元。现有30幢产业大楼开工建设,2014年将新开工36幢产业大楼。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产业园,全面提升了产业园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98.
选取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几个区、县的平行岭谷区为研究区,探讨当前的"二环八射"道路格局下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道路格局对建设用地扩展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逐步形成的"二环八射"高速道路格局突破了平行低山岭谷的阻隔,1988~2010年,建设用地的分布与扩展存在由内向外的圈层梯度效应,有着沿高速公路沿线集中分布的趋势。各高速沿线建设用地扩展与各高速路的通车时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受沿线地形因素和区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2013-07-10,岷江上游暴发大型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以淘刷、冲击、淤塞、压顶、磨蚀等方式对地震灾区公路直接造成严重破坏,其引发的溃决洪水、河床上升增大受灾范围,加重了灾害损失。分析了泥石流对道路工程的成灾方式:对桥梁工程破坏包括淤塞、淘蚀基础、冲毁等;对路面路基工程破坏包括淤埋、淘刷路基、冲毁等;对隧道工程破坏包括堵塞隧道洞口,破坏洞口墙体并引起衬砌支护结构破坏,损毁隧道内附属设施等;对明洞、棚洞工程破坏包括堵塞洞口、冲毁洞口结构,磨蚀洞顶,压顶并引起衬砌支护结构破坏,损毁排水、通风、电力附属设施等。分析了泥石流造成道路严重损失的原因,其中,公路工程选址不当、风险估计不足,桥涵过流净空不足,泥石流防灾措施不完善,泥石流的严重冲刷、冲击作用是主要原因。针对泥石流危害公路的特征和地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地震山区公路在灾后重建与道路规划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0.
Road network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an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a modified kernel density estimate(KDE)algorithm,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road service capacity provided by a road network composed of multi-level roads(i.e.national,provincial,county and rural roads),by taking account of the differences of effect extent and intensity for roads of different levels.Summarized at town scale,the population burden and the annual rural economic income of unit road service capacity were used as the surrogat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mands for road service.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road network of the Three Parallel River Region,the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China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network in this region.In results,the total road length of this region in 2005 was 3.70×104km,and the length ratio between national,provincial,county and rural roads was 1∶2∶8∶47.From 1989 to 2005,the regional road service capacity increased by 13.1%,of which 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national,provincial,county and rural roads were 11.1%,19.4%,22.6%,and 67.8%,respectively,revealing the effect of′All Village Accessible′policy of road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in the last decade.The spatial patterns of population burden and economic requirement of unit road service suggested that the areas farther away from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roads have higher road development priority(RDP).Based on the modified KDE model and the framework of RDP evaluation,this study provided a useful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an optimal plan of road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