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86篇
海洋学   8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硅铍钠石在水热条件下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俊臣 《地球化学》1975,(2):155-157,i001
硅铍钠石(Na_2BeSi_2O_6),由于它极易溶解在HCl、HNO_3等酸性介质中,故自然界中极为少见。国外,在科拉半岛和格陵兰等少数地区发现有此矿物。天然硅铍钠石先见于科拉半岛的罗沃泽尔碱性岩体的方钠石正长伟晶岩和霞石正长伟晶岩中。有关硅铍钠石的矿物学特征曾有人做过一些研究。近年来,对其在水热条件下的合成实验也有少量报  相似文献   
82.
酸性高锰酸盐指数的准确测定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地下水》2010,32(1):111-112
采用酸性法对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影响其准确测定的因素,探讨了反应体系酸碱度、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加热反应时间、滴定温度及滴定时间对酸性高锰酸盐指数准确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反应体系的pH值小于2.0、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在0.0100mol/L左右、加热反应时间为30min、滴定温度保持在70℃~80℃、滴定操作时间控制在2min内时,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3.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84.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开展不同温度下酸性流体与斜长石相互作用实验得出:①在低温条件下斜长石较稳定,以溶解为主;在高温条件下,斜长石不稳定,以溶蚀、溶解为主;随反应温度升高,质量损失增大。②斜长石沿解理形成条带状溶孔,沿表面形成粒内溶孔。③在160℃和190℃条件下,形成新生高岭石沉淀,温度升高高岭石晶形变好,实验反应强度增大。④随反应温度升高, K+、 SiO2和矿化度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85.
Acidic polysaccharide, which 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ea cucumber. In the present study, crude polysaccharide was extracted from four species of sea cucumber from thre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zones, Pearsonothuria graeffei(Pg) from Indo-Pacific, Holothuria vagabunda(Hv) from Norwegian Coast, Stichopus tremulu(St) from Western Indian Ocean, and Isostichopus badionotu(Ib) from Western Atlantic. The polysaccharide extract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with a cellulose DEAE anion-exchange column to obtain corresponding sea cucumber fucans(SC-Fucs). The chemical property of these SC-Fucs, including molecular weight,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d sulfat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heir structure was compared simply with 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 analyzer and identified with high temperature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analyzer(NMR) and room temperature 13 C NM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uc-Pg obtained from the torrid zone mainly contained 2,4-O-disulfated and non-sulfated fucose residue, whereas Fuc-Ib from the temperate zone contained non-, 2-O- and 2,4-O-disulfated fucose residue; Fuc-St from the frigid zone and Fuc-Hv from the torrid zone contained mainly non-sulfated fucose residue. The proton of SC-Fucs was better resolved via high temperature 1H NMR than via room temperature 1H NMR. The fingerprint of sea cucumber in different sea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index of anomer hydrogen signal in SC-Fucs. Further work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area of sea cucumber and the sulfation pattern of SC-Fucs.  相似文献   
86.
斑岩型铜矿床是一类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侵入体(斑岩)有关的规模大、品位低的铜矿床。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铜矿类型,目前占世界铜资源量和产量的一半以上。据其所含的金属,可将其划分为斑岩铜钼型和斑岩铜金型,  相似文献   
87.
宋迪  徐佳  单宝田  王栋 《海洋科学》2014,38(2):102-106
<正>随着我国工厂化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养殖废水的有效循环使用,避免由此导致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养殖过程中需向水体中投放饵料和化学品,作为养殖生物的营养和消毒剂,所以养殖废水中除含有剩余饵料外,还含有化学物质及富含氮、磷的养殖生物排泄物等有害物质。若不处理直接排放,可加剧邻近水域富营养  相似文献   
88.
尹芳  刘磊  张继荣  周军 《地球学报》2014,35(5):561-566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地质、化探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重点检查区域。利用此方法共解译出14个钾质花岗岩和3个黑云母花岗岩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大多被野外检查所证实。经野外检查发现了5处铜、金矿化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为西部地区地质填图和中酸性小岩体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马克马尔大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中天山造山带,属中-酸性侵入体接触交代型金矿床。新疆是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金矿床或矿点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内或外接触带。新疆具备这类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并已找到多纳拉萨依等多个该类型金矿,但目前该类型金矿产地不多,规模不大,笔者通过对马克马尔接触交代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以期对新疆地区该类型金矿床的查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0.
陈永福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48-1256
吉黑东部金矿床集中分布于小兴安岭北麓、完达山和太平岭(东宁-延边),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成矿年代大约为110 Ma左右。稳定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特征,而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这说明吉黑东部金成矿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同时,研究显示吉黑东部广泛发育一套120~95 Ma的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其与110 Ma金成矿事件时空关系密切。这套火山-侵入岩在矿区表现为英安-流纹质或安山-英安质火山岩组合和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及花岗岩等脉岩和小侵入体。而岩石化学特征则表明其属中酸性的钙碱性系列,为一套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起源的岩浆。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吉黑东部金成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Sikhote-Alin锡成矿、韩国南部金-银成矿可能处于同一大地构造环境的不同构造部位。成矿年代从吉黑东部向东南方向有变年轻的趋势,且成矿岩浆岩的酸性成分增强而幔源成分减少。综合区域岩浆岩和区域成矿特征,表明吉黑东部存在一期110 Ma的金成矿事件,其与中生代晚期板块俯冲及其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和弧后伸展有关,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