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花岗岩、238Ma青海湖南山花岗岩和215Ma二郎洞花岗岩)分别与俯冲和后碰撞相关。两期明显的构造变形为印支期造山构造和第三纪陆内构造活动印记,前者以300余千米长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后者以大规模指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为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经历了由陆内裂陷、洋盆发育和俯冲—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既不同于其南侧的柴北缘构造带也不属于北侧的南祁连造山带,而是一在柴北缘和南祁连造山带共同构建的加里东陆块上发育起来的、具有完整板块旋回的印支期造山带。  相似文献   
92.
重庆丰都雪玉洞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对重庆丰都雪玉洞地下河水和滴水进行了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地下河水Ca2+、Mg2+、HCO3-浓度和电导率在雨季升高而旱季降低,pH值在雨季降低而旱季升高.在地下河径流路径上,由于溶蚀效应与沉积效应的相互制约以及受采样点水动力条件和水气CO2交换程度的影响,水化学指标的空间变化较为复杂.位于洞穴顶部的滴水由于受顶板覆盖层厚度的影响,洞穴上层滴水点Ca2+、Mg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5.1mg/L、7.87mg/L,而下层滴水点分别为110.1mg/L、9.68mg/L,表现出上层高、下层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由于[Mg2+]/[Ca2+]值具有雨季低而旱季高的变化特征.所以可用之来指示洞穴所在地区降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而下游海拔较低的BWQ-1泉点水量则增加了15 L/s,BWQ-6泉点水量也有所增加;(3)海拔较低泉点泉水中K+、Na+、Ca2+浓度减少,Mg2+浓度增大,且K+、Na+、Ca2+浓度呈正相关;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SO42-、F-浓度增大后逐渐减少。引起北温泉水物理化学变化的主因是:由于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北温泉区上覆盖层裂隙与下伏温泉含水层裂隙贯通,地表或上覆盖层低温水汇入含水层所致。  相似文献   
94.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2):123-132
稳定碳同位素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碳来源及转化的重要指标。为揭示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基本特征和碳来源,本文对该地区63条岩溶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主要表现形式为HCO3-,雨季由于稀释作用其浓度低于旱季。重庆岩溶地下河水δ13C-DIC(V-PDB)旱季变化范围为-15.34 ‰~-5.89 ‰,雨季变化范围为-17.40 ‰~-4.23 ‰。根据δ13C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得到重庆地下河旱季碳酸盐岩溶蚀对DIC贡献为45.1 % ~79.7 %,雨季平均为34.6 %~82.1 % 。计算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岩溶水体DIC通量中碳酸盐岩溶解来源的DIC和其参与岩溶地下水δ13C值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岩溶作用理论方程中所计算的50 %,而是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因此在计算岩溶作用碳汇时,建议通过δ13C值扣除碳酸盐岩溶蚀形成DIC的通量后再来推算岩溶作用形成的碳汇量。   相似文献   
95.
酒泉盆地北侧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全新世活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北缘断裂是酒泉盆地北侧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 断裂西起梧桐墩西北, 向东经长山、 瓜勾山、 鸳鸯池水库、 大口子山到红墩以西, 长约60 km, 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或南, 倾角60°~80°。 断裂活动方式以挤压逆冲为主, 兼有左旋走滑特征。 通过对现场断错地貌的调查和探槽开挖, 发现金塔南山北缘断裂西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 并有古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6.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7.
重庆酉阳伏羲洞不仅发育有洁白无瑕似千秋田的“边石坝”、酷似人脚的“仙人脚”、神似清朝将领佩戴的“将军帽”等独特的景观,而且洞穴规模宏伟、形态险峻秀美,洞宽多在10~20m,高多在20~35m,其中的“伏羲大厅”直径达130m,高达85m;龙宫石瀑布高43m,宽93m;擎天石柱高26m,直径3.5m;地下河川流不息,池水觥筹交错。为了充分发挥伏羲洞景观资源优势,促进酉阳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酉阳伏羲洞景观资源特色、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神秘”特色、强化科普性与趣味性,以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开发规划理念。与此同时,还认为灯光配套对突出伏羲洞“神秘”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布光上,对峡谷洞壁形态可采用白、蓝、浅绿、青等不同色调来分层次展示;对地下河宜用淡绿色光表现;对流石、钟乳石等景观可采用冷、暖光相结合;对于伏羲大厅鳞次栉比的岩层纹理可采用白光处理。   相似文献   
98.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地下水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22个地下水排泄点2005-2009年的水化学监测数据,对比了保护区内、外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护区外地下水的pH值较保护区内的要低,但电导率则较高;自然保护区外地下水的Ca2+、Mg2+、Na+、K+、Cl-、NO-3、SO42-、HCO3-浓度中值比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别高27.78mg/L、3.23mg/L、3.47mg/L、0.97mg/L、2.38mg/L、9.29mg/L、15.06mg/L、42.03mg/L;保护区内白云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为0.76~1.33,明显比保护区外灰岩、碎屑岩区的高,但保护区外灰岩地下水的Mg2+/Ca2+(摩尔比)较保护区内灰岩区的更高。岩溶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的敏感性以Ca2+、HCO3-、NO3-较为敏感,保护区内地下水的平均敏感指数(GSI)GSICa2+为0.097,GSIHCO3-为0.125,GSINO3-为0.008;保护区外地下水的GSICa2+为0.415,GSIHCO3-为0.334,GSINO3-为0.648。护区内所有取样点水质均为I或Ⅱ类;而保护区外地下水因受农业施肥、工业生活污水影响,1、16、19号泉的NO3-浓度偏高,为Ⅴ类,其余为Ⅲ类。总体上,保护区内水质明显优于保护区外,可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岩溶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重庆及邻区地震精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1月重庆及邻区的荣昌、綦江、石柱、巫山—湖北巴东、巫溪地区地震进行精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地震震源位置比常规地震定位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荣昌、綦江、石柱地区地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较明显,与断裂构造一致性较好;巫山—巴东、巫溪地区地震震中成团现象明显,地震成因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0.
重庆温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综述当前重庆温泉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前人在重庆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分布状况、类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重庆温泉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庆温泉中人工揭露较自然出露多,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泉口流量集中于10~50 L/s,色度、浊度小,水化学类型受围岩性质影响,以SO4-Ca型为主。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大巴山脉及川东褶皱带背斜顶端碳酸盐岩出露区域渗入地下深部,被地温加热后沿褶皱带背斜轴部向南移动,在河谷深切处或断裂构造处出露形成温泉。重庆温泉的开发利用存在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不力等问题,认为应当加强温泉形成机理、温泉资源评价与保护、温泉水系统数值模拟、温泉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温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