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28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东秦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赋矿地层的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性特征、沉积环境、钼(钨)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分布及钼与微量成矿元素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栾川群白术沟、三川、南泥湖、煤窑沟及官道口群龙家园等各组地层是该成矿带中主要控矿层位;滨海相及滞流较深相条件下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类平均含钼(钨)较高,赋矿地层富含钼(钨)可能与继承蚀源区太华群和熊耳群钼、钨高含量有关;钼与钨、锰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铅或锌成负相关;东秦岭赋矿地层的直接标志是钼、钨平均含量均几倍到几十倍地高于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该赋矿地层就是矿源层。并分析了主赋矿地层与非主赋矿地层中钼、钨的丰度,证实了矿化与含矿地层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该成矿带中大型铝(钨)层控矿床之赋矿地层既是它们的矿源层,又是它们的围岩,这些含矿地层是形成东秦岭成矿带中大型、特大型钼、钨矿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床中细粒和中粒黑云母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23)Ma和(143±7.3)Ma;初始锶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774±0.01472和0.73297±0.03454.从花岗岩侵入到成矿作用晚期阶段,δ18OH2o和δDH2O分别从+5.6‰~+11.4‰和-56.0‰~-62.3‰变化到-5.8‰~-8.5‰和-48.0‰~-69.7‰.花岗岩中石英的δ18O值较高,为8.4‰~12.1‰,岩浆水的δ18O为5.6‰~11.4‰,δD为-56.0‰~-62.3‰,但钾长石、黑云母的δ18O值较低,计算出的氧同位素平衡温度低于花岗岩结晶温度,表明花岗岩形成后受到岩浆水和雨水的交换作用和蚀变作用.本矿床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具有独特的演化规律,用沸腾去气作用和雨水混合作用可以解释其流体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04.
锡氢化物是锡的重要迁移形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锡氢物的形成条件和物理学特征。在岩浆和热液中,锡以锡氢化物,锡合金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锡氢化物,锡合金氢化物被氧化成锡氧化物,锡合金矿物,或与硫,硫化氢作用形成锡的硫化矿物。  相似文献   
105.
高频燃烧—红外碳硫仪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碳和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应用HIR-944B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对不同地质样品中碳、硫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称样30~60mg,加入0.4g纯铁屑及1.7g钨粒助熔剂,高温燃烧分解试样,红外检测,可定量地质样品中质量为0~O.9mg的硫及质量为0~15mg的碳.用该仪器测定地质标样中碳、硫的结果与标准值符合,碳和硫11次测定的RSD分别是<2.6%和<3.0%.  相似文献   
106.
107.
苏南地区已发现的多处锡矿(化)点,主要发现于苏锡地区的西南部,它们多是通过对1:20万化探扫面异常的查证,并在与首先发现锡矿的东山地质条件对比的基础上陆续发现的。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在矿种上的一项空白,也结束了“无锡没有锡”的传说。应是我省地质找矿突破性的一项成果。东山锡矿的发现较有代表性,该矿是在  相似文献   
108.
刘亚军 《矿床地质》1992,11(2):134-141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为一著名的大型综合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区地质概况,较详细地研究了区内褶皱构造的发育特征;厘定了仙鹅抱蛋箱状倾伏背斜的存在,并将矿区内的褶皱构造划分为四级,认为不同级别的褶皱在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中存在着叠加行为;指出褶皱构造对该矿床具有多期、多级、等距、定位的控制作用,探讨了褶皱构造动力成矿的基本原理,并以此原理为指导,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认为各期各级褶皱构造的脉动式叠加复合,使其褶皱构造动力成矿作用得到了强化,并最终形成了该矿床及其空间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9.
王文魁  甘正梅 《地球科学》1992,17(6):638-646
简要论述了典型热液裂隙充填钨—铋—钼石英脉矿床地质及其以黑钨矿—辉铋矿—辉钼矿为主的矿物组合纵向逆分带现象。重点测量研究了黑钨矿晶体的宏观形态特征和微形貌,及其成因演化机制。以现代光学微分干涉(DIC)显微镜观察测量了黑钨矿端面(102)等的螺旋生长及[010]晶带等的层生长现象。提出黑钨矿晶体的螺—层混合生长概念。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认为,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期后阶段,年龄300Ma左右,岩体中出露的肉红色和灰白色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由强分异岩浆先后侵入形成,二者具同源演化关系;原始岩浆为上地壳变碎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黑云母二长花岗质岩浆;发育于岩体边部的云英岩型锡矿化同岩浆期后富含氟的高温气液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