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137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901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龙口海上煤田钻探施工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于2006年4月承揽了龙口煤电有限公司北皂海域及梁家西部海域海上煤田钻探施工项目。如何在海上设计一种合适的施工平台进行地质矿产勘查钻探施工成为本次施工的关键。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借鉴大型平台的设计理念,从节约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适合地质岩芯钻机应用的简易海上钻探平台,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中着重介绍了海上钻探项目概况以及钻探施工平台的设计、安装程序和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42.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2):132-132
著名探矿工程专家,1923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9年4月,在北平“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20世纪50年代,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做出重要贡献。鉴于当时我国探矿工程落后局面,领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1985年获国家级一等奖;领导、研究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  相似文献   
43.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河北省地勘局、地质四队联合召开的承德深孔取芯钻探技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18日成功完成。高献计副局长代表河北省地勘局对中国地调局和各位专家关心河北省的深部找矿事业表示感谢。中国地调局科外部张伟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44.
近期,二六五大队《江西省弋阳县戴家地区铀矿普查》通过中央勘察基金管理中心专家组的评审并同意立项。该普查项目工作限期3年,钻探工作量29080米,项目投资2859万元,其中,2008年任务近800万元。  相似文献   
45.
对会“打滑”地层,国内外均为难题,新研究的技术是:(1)用特殊的新构思,运用内设备,压制出可批量2供应的高强度金刚石,这种高强度金刚石可承受比目前高得多的钻压;(2)运用强力钻进的配套技术,用上述高强度金刚石制作头。  相似文献   
46.
钻遇莫霍面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深海海底是地球上离莫霍面最近的地方,目前有研究推测南海是世界上莫霍面深度最浅的海域之一,但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深反射地震探测可以直接揭示岩石圈的构造形态,是莫霍面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长达15000 km的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处理、制图和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形成了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反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初步认识。① 南海东部次海盆南部早期经历了较快速扩张,岩浆供应充足,受扩张停止后岩浆活动影响较小,基底平坦,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同时洋壳地震速度结构不存在异常,且有较强的广角莫霍面反射波和可识别的地幔顶部折射波,具备莫霍面钻探的基本条件。② 南海海盆不同区域的莫霍面反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次海盆莫霍面反射最为强烈且清晰,西北次海盆次之,西南次海盆仅有零星出现的清晰莫霍面反射且可信度不高。③ 识别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长度超过3500 km,首次形成了海盆区深度域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间分布图。与重力反演的莫霍面深度相比,利用深反射多道地震计算的莫霍面深度细节更为丰富,并且可以在垂向上清晰刻画莫霍面的结构。整体上,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地震反射强烈和可信度高的区域中,深度较浅的区域之一是东部次海盆南部,最浅处仅约9. 5 km,其中水深4. 01 km,洋壳厚度仅5. 54 km。综合判断,东部次海盆南部是南海重要的莫霍面钻探备选区,这对南海莫霍面钻探选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张永勤 《探矿工程》2006,33(8):45-50
概述了我国地质找矿钻探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了地质取样钻探传统的立轴钻机及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的优缺点及综合效能,针对国家提出加强地质工作的形势及中国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我国现有钻探设备、提高我国地质找矿取样钻探效率、降低能耗及成本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48.
结合在贵州岩溶地区钻探施工实践,介绍了采用压力注浆方法在岩溶裂隙地层煤田钻探堵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9.
赵鸿杰  孙智杰 《探矿工程》2006,33(11):52-53
阐述了空气潜孔锤与气举反循环钻进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和施工特点,通过两口水井施工实例充分展现了其在施工效率、成井质量、洗井效果、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科学在老一辈探矿科学家和全国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努力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校现从事探矿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职工人数近百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10名。并聘请了刘广志院士、苏义脑院士、王达、耿瑞伦、高德利、孙清德、杨建林等为兼职教授。设5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