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855篇
海洋学   114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受县城经济辐射越强、环境资源及交通区位条件越好的村庄,乡村振兴潜力越高;(2)劳动力资源水平因自然禀赋较差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就业而相对较低,表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点;(3)县域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以中度耦合为主,呈现基本协调的态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及区位交通较便捷的地区;(4)县域乡村振兴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包括劳动力资源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同步型,其中以同步型为主,该类型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难点区域。  相似文献   
982.
格陵兰地质矿产特征及主要金属矿产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霄  黄亚松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99-105,119
格陵兰为前寒武纪地盾区,出露的岩石以片麻岩和上壳岩为主,形成于太古代和元古代一系列碰撞造山环境;在地盾西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广泛发育了元古代一中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盆地;岩浆活动贯穿于太占代至新乍代,形成了岩性多样、规模不一的岩浆岩。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铁、金、铅锌、稀有稀土、铂族、铜、镍等多种矿产资源。分析表明,格陵兰西南部、中西部和北部分布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是寻找BIF型铁矿的有利靶区;西南部太古代绿岩带、南部凯蒂利z也活动带具有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和造山带型金矿的潜力;西南部碳酸岩、碱性岩岩体是寻找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主要靶区;西北和东北部发育的沉积箍地和地层是寻找SEDEX型和MVT型铅锌矿以及砂页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西南和东南部分布的太古代一元占代丛性、超基性岩是寻找铂族元素和镍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8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八重要阶段。农用地整理是新增耕地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潜力预测是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测算方法,对湖北仙桃市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其农用地整理潜力较大,新增耕地系数达到了30%,这与实地调查结果致,说明以典型田块八手可以有效预测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  相似文献   
984.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定量评估了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态恢复程度中等、较高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1%、11.9%和1.7%,生态工程实施数量越多的地区,生态恢复程度越高,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平原、川滇黔渝湘结合部等地区;气候因素和生态工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14.6%,对水蚀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30.5%;中国植被覆盖度有20%的恢复潜力,森林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6.4%,草地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23%;气候条件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0 ℃和年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区。因此,重大生态工程的部署,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性,避免实施单一生态工程或单一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组合措施的综合效应,提高生态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85.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对中国高岭土矿开展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指导后期勘查找矿与开发.[研究方法]首先是对中国高岭土矿成矿规律进行研究,按地质成因中国高岭土矿可以分为3种类型:风化型、热液蚀变型和沉积型.然后对中国高岭土矿划分预测类型、总结成矿模式、归纳预测要素,最后对高岭土矿远景区进行划分并估算资源潜力.[研究结果]风化型...  相似文献   
986.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天山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种类齐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尺度(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覆盖了吉尔吉斯斯坦全境约19万km2,分析测试了69种元素,填补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空白,为吉尔吉斯斯坦基础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研究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987.
近年来,东非大陆边缘油气接连获得大突破,已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与西非和北非相比,东非油气勘探和研究程度均很低,尤其经历错综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后,盆地构造、沉积与油气系统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不利于对东非油气勘探前景的分析和判断。本文通过对东非大陆边缘形成与演化过程的探讨,并结合现今盆地结构和油气发现状况,研究认为,东非大陆边缘先后经历了Karoo陆内裂谷、侏罗—白垩纪裂谷两期裂谷和一期被动陆缘作用阶段。两期裂谷发育多套烃源层系,并与被动陆缘阶段的三角洲-深水浊积扇储层时空上构成较好的油储关系,两者均受控于东非复杂构造演化作用,构造对油藏系统的改造或破坏作用影响了东非油气富集规模和类型。  相似文献   
988.
为了解决H区山西组使用煤田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气储层地化参数预测问题,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梳理总结了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热成熟度、生烃潜力等地化参数的一般预测方法.针对研究区的测井资料为煤田测井资料实际情况,收集整理了该区最新的页岩气储层地化参数测试分析资料,开展了页岩气地化参数的敏感测井响应分析,优选建立了适合H区山西组页岩储层地化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研究表明,选择建立地化参数解释模型的关键是准备一定数量的地化参数测试分析资料和可靠的测井曲线,按照"岩心刻度测井"的原则建立具体的地化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本文优选敏感煤田测井曲线建立了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和生烃潜力(S1+S2)的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煤田测井资料的地化参数预测问题,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9.
贵州地表起伏度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紧张,村庄整治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地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本研究通过预测贵州农业人口的变化规律及理论建设面积,结合现状村庄面积,得出新增耕地的潜力,并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大小。结果表明:贵州各个地区农业人口自2003年以来一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未来10年,农业人口将会继续减少;农村耕地整治潜力在20万公顷左右,人均新增耕地面积在0.0018~0.022公顷;耕地整治的影响潜力主要因素为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地方年财政收入、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990.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TOC多处于0.2%~0.5%,按照形成工业油气藏TOC含量不低于0.5%(高.过成熟区可降低至0.4%)标准是无法形成大型天然气藏,但靖边气田油气源对比分析确实存在海相烃源岩贡献.为了证实低TOC高演化烃源岩中有机酸盐对TOC的影响,本文选择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某一口探井奥陶系海相和二叠系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色质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海相还是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中均存在干酪根有机酸和有机酸盐转化酸,其中有机酸盐转化酸主要为有机酸盐完全酸化而来的有机酸,证实了海相烃源岩中确实存在有机酸盐.尽管酸化前后有机酸均以C16:0为主峰,但有机酸盐转化酸在C16:0以前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干酪根有机酸和游离有机酸的相对丰度,暗示了干酪根有机酸和游离有机酸以脱羧基生成链烷烃为主,而有机酸盐转化酸以高碳数有机酸裂解为低碳数有机酸为主.利用十六烷酸钙为标准对干酪根有机酸和有机酸盐转化酸进行定量分析表明,TOC含量(大于2.0%)高的海相烃源岩中有机酸盐含量低,而TOC含量低(0.2%~0.5%)的烃源岩有机酸盐含量均比较高.因此,对于TOC含量介于0.2%~0.5%的海相烃源岩,有机酸盐在高演化阶段可能是一种潜力的气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