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高海拔、大高差及贯通距离长等特殊环境给川藏铁路特长隧道控制测量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为在川藏地区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需要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及数据计算分析实验.本文介绍了一种铁路隧道洞内旁点导线网测量新方法,提出利用EGM2008重力场模型来计算隧道洞外控制点的垂线偏差;顾及是否对进洞联系边全站仪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172.
陈出云 《地图》2010,(1):62-69
没有寻常的"咣当"声,没有明显的风噪和路噪,列车正以世界最快的运营速度贴地"飞行",车厢里却平稳得可以倒放一瓶矿泉水。窗外灰褐的冬日景色,没过多久就变为满眼的南国之绿。从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出发,到达南部最大的城市广州,仅仅用时3个小时。一位乘客难抑兴奋,高声吟出:"朝辞武汉彩云间,千里广州一日还"!这就是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1秒钟能跑出97米,比12级飓风还快两倍;持续运营时速可达350公里,超过了波音飞机的离地时速。武广高铁将武汉和广州之间的列车行程由过去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3小时,一日之内往返于穗汉之间已然成为现实。350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全世界铁路投入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宣告着中国的铁路已经昂首迈入高速时代。到2012年,将有1.2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而整体的高速铁路网也将在2020年形成。中国铁路突飞猛进的发展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就连美国的《新闻周刊》也撰文惊叹":铁路革命"正在让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173.
似乎每个人年少时都曾有过"火车梦",一听见火车激越高昂的啸声,就仿佛是听到塞壬魅惑的歌声,血液瞬时被点燃,幻想自己已身处那一连串车厢的某一扇窗边,与火车一起轰隆隆地驶向神秘的远方。  相似文献   
174.
介绍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生成的三维可视化图进行相关的地质要素判读和铁路选线,分析对比线路工程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5.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热害、断裂带高压水与涌水突泥、高陡边坡稳定性等。为满足技术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聚焦制约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支撑作用。2019年主要完成铁路沿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1 350 km2、1:5万地质灾害调查5 000 km2,建设6口大地热流地质参数井、8个地温监测站,完成地应力测量20孔,编制完成11份地质调查专报,提出的大渡河大桥段、理塘车站段、毛垭坝盆地段等线路优化建议/防灾建议被采纳; 首次将1:5 000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技术引入复杂山地铁路工程勘察,创新形成千米级超长水平钻孔定向取心钻进技术,实现500 m深的水平孔地应力测量突破等。该工程通过2019年调查研究,全力提升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并创新了复杂艰险山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探测技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与减灾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76.
乌达至吉兰泰运盐铁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全长130 km,沙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特点由于修建铁路及通车以来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原有植被,导致沙化,危害铁路;风沙流是危害乌吉铁路的主要形式;由于风的多向性,使风沙作不规则的往复式摆动,造成铁路积沙;风沙危害严重地段集中在35~40 km,47~52 km,69~83 km和99~105 km等区间。通过对该线沙害程度、特点及自然因子的分析,提出“以封为主”,“封、飞、造”、“固、阻、输(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7.
川藏铁路设计多条超长深埋隧道,且多处于高海拔、高陡斜坡及雪线以上的无人山区,地形险峻,起伏大,交通条件差。沿隧道轴线的水平定向钻井为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勘察手段。结合工程及地层特点,从钻井设备、工艺等方面,为超长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3000 m级水平定向钻井技术方案。方案明确了井身结构、全面钻进和长钻程取心钻进工艺、钻井液措施及部分复杂情况应对措施。以较少的钻探工作量,为隧道勘察提供更加详细的实物地质资料,真实反映隧道内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78.
针对地质钻探深孔或水平孔失返性漏失时钻具磨损及钻进效率低的问题,以白油、钠基稠化剂与粘结性材料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研制了一种高效钻杆润滑脂,并在川藏铁路昌都段定测勘察水平孔现场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有力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大位移水平孔施工。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润滑脂具有耐低温(-16 ℃)、易涂抹、良好的粘附性与润滑性以及高性价比特点,能长时间保护钻具,而且其润滑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79.
级配碎石作为重载铁路基床表层的主要填料,其受列车荷载的影响最大。因此,研究级配碎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行为及累积塑性应变演化特征变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制备不同细粒含量的级配碎石填料,开展一系列大型动三轴试验,探究细粒含量、围压及动应力幅值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累积塑性应变的耦合影响机制。其次,基于塑性安定理论,确定不同应力水平下试样的动力行为,得到考虑围压及细粒含量参数的塑性蠕变状态临界动应力计算模型。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建立考虑应力水平及细粒含量参数的塑性蠕变动力行为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并明确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健康状态评估及考虑强度、变形综合控制的路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动弹模量与阻尼比是土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力学参数,考虑重载铁路荷载特征定量分析水泥改良膨胀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的较少。依托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华铁路)工程为背景,采用南阳邓州市大山寨膨胀土,通过在不同频率、围压、固结比及动应力幅值下的持续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水泥掺量3%和5%水泥改良膨胀土的动弹模量及阻尼比,并与膨胀土素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掺量3%和5%改良膨胀土的最大动弹模量约为膨胀土素土的3~4倍;在动弹模量-应变曲线中,动应变小于0. 002时表现为陡降段,动弹模量随动应变增长降幅达70%,而动应变大于0. 002时降幅较小,动弹模量随动应变增长趋于稳定;动弹模量随围压、频率、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阻尼比随围压、固结比增加而减小;低应变水平下,固结比与动模量成正相关关系,高应变水平下,固结比与动弹模量成负相关关系。同时,对动弹模量及阻尼比进行了归一化分析,建立了估算动弹模量及阻尼比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