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972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2934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0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简述了在对地球过程的认识和联合国《海洋法》框架发展前提下的海洋非燃料矿产。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以前,洋盆被看成是被动的容体,接纳陆地风化物质形成重金属、宝石砂矿和一些化学沉淀矿床(磷矿)。板块构造认识到大洋板块边界是块状硫化物的物质来源,与陆缘物质一起形成锰结核、富钴铁锰结壳及相应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就海洋矿产总体而言,海水淡化产生的淡水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是生命必须的物质,在陆地其消耗超过了补充。  相似文献   
52.
铁在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海洋》1997,15(3):51-56
  相似文献   
53.
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絮凝-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Xp,对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Xp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达到83.9%,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4.
铁和锰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海洋悬浮物中 :作为陆源矿物和生物残余组分 ,以被吸附形式存在于有机物质、粘土矿物、浮游生物碳酸盐介壳微粒上 ,并且以陆源和自生成因的独立氧化物、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众所周知 ,已经发现作为被沉积圈闭捕捉的“海洋雪”集合体组分的菌类细胞壁上的锰氧化物、氢氧化物薄膜。但是关于悬浮物中自生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矿物相暂时还知之甚少 ,而北极海悬浮物在这方面一般来说还没研究过。在本文中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首次作一尝试。1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本文中介绍了两个区域悬浮物样品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巴伦…  相似文献   
55.
长江口及邻近陆架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铁及其与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6.
太平洋西南部铁锰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A.H等对克马德克和新赫布里底岛弧-海沟系不同地貌构造采集了海底样品(1990年科学考察船“A.H”院士号第17航次),在一系列测站上采集到不同的铁锰形成物(жMO)。在采自8个测站的38个样品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  相似文献   
57.
在氧化沉淀法去除铁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分别在自然曝气、充气和除钙的条件下进行,对照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除铁配方,同时还着重对氧化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pH,Eh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以后试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发的碳酸盐沉淀(MMCP)。微生物席和MISS构造在高于庄组上部(约1.6 Ga)和雾迷山组下部(约1.45 Ga)碳酸盐岩中尤为发育,表明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高有机质产量。在石化微生物席中,发现有丝状、球状细菌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围岩中发现有针状文石、花瓣状重晶石、放射状菱铁矿、铁白云石和葡萄状碳酸盐胶结物等多种自生碳酸盐矿物,指示甲烷厌氧氧化(AOM)导致的自生碳酸盐沉淀。中元古代的温暖气候和海洋分层、缺氧、硫化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高生产量和高有机质埋藏率。气隆构造和核形石状碳酸盐结核反映浅埋藏条件下活跃的成烷作用和甲烷排放,围岩和MMCP中富沥青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富微生物席碳酸盐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可能形成重要的烃源岩。据微生物席、MISS构造及MMCP的研究,初步估算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概略生烃潜力约为10×108t石油当量。  相似文献   
59.
冯东  陈多福 《现代地质》2008,22(3):390-396
黑海西北部罗马尼亚大陆架(水深120m)和乌克兰陆坡(水深190m)发育冷泉碳酸盐岩结壳。XRD测试表明此结壳主要由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组成。结壳中与渗漏系统微生物活动有关的凝块和葡萄状文石等特殊的沉积组构非常发育。冷泉碳酸盐岩酸可溶部分(碳酸盐岩相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0.068×10-6~2.817×10-6),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罗马尼亚大陆架冷泉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乌克兰陆坡冷泉碳酸盐岩具Ce的正异常,表明它们是分别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中沉积的。稀土元素和V、Cd和U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泥晶中最高,亮晶中最低,可能反映成岩过程对元素含量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Extensive organic-matter (OM) rich facies (black shales) occur in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successions in the Yangtze area, South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edox changes of the Yangtze Sea during the Ordo-Silurian transition, two OM sections (Wangjiawan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and Sanjiaguan in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 straddling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are studied. The measurements finish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contents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yrite sulphur, and different species of Fe, including dithionite-extractable Fe (FED), pyrite Fe (FeP), HCl-extractable Fe (FeH), and total Fe (FeT), in black shales, as well as other redox proxies, such as the SIC ratio, the ratio between highly reactive Fe (FeHR = FeD + FeP) and FeT, and the FeP/(FeP + FeH) ratio, known as the degree of pyritization (DOP). In the Wangjiawan section, the Middle Ashgill sediments have high FeHR/FeT ratios (0.20-0.77; avg. 0.45), high DOP values (0.21-0.72; avg. 0.54), and a relative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 independent of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By the contrast,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deposits generally have low FeHR/FeT ratios (0.10-0.35; avg. 0.21), low DOP values (0.11- 0.40; avg. 0.28), and SIC values are clustering on the normal marine value (SIC = 0.36). The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deposit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ddle Ashgill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HR/FeT ratios (0.32-0.49; avg. 0.41), high DOP values (0.46-0.68; avg. 0.53) and fair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s. These data suggest the occurrences of marine anoxia on the Yangtze Sea shelf during intervals of the Mid Ashgill,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and ventilated and oxygenated marine conditions during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time.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ventilated event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global glacial period, likely resulted from the glacio-eustatic sea-level fall and subsequent circulation of cold, dense oxyge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