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1篇
  免费   2042篇
  国内免费   538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852篇
地质学   13123篇
海洋学   1291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71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51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351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43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81.
土壤碳氮与土壤酶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土壤有机体的代谢动力,参与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土壤碳氮作为土壤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土壤酶具有密切的关系。综述土壤碳氮与土壤酶的相关性,对研究其全球的变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82.
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过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湖泊水体、水生生物同位素以及相应湖泊水体营养指标的比较分析,并根据梅梁湾钻孔沉积物TN,TP,TOC,C/N,δ15N,δ13C等多项指标记录,恢复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植物碳、氮同位素值和水体NH4+的δ15N值变化反映了植物组成和营养水平的差异.梅梁湾水体NH4+的δ15N和水环境参数不同月份的变化反映了外部营养载荷的输入对湖泊环境有明显的影响.1950~1990年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氮同位素同步变化的趋势说明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增长和湖泊逐渐富营养化的过程,而1990年之后二者之间反相关关系的出现表明在富营养条件下,大量浮游植物生长对富15N的无机氮的吸收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解和反硝化作用,代表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以同位素示踪,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变化,将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过程分为三阶段,以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为营养状态的转换时段,揭示了人类活动不断加强的影响,与近50年来的湖泊环境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83.
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与地球化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总结了香花岭矿田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戌、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戌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s,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戊杂岩体的εNd(135Ma)=-12.3~-16.9,Isε=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戌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15.42,(^208Pb/^201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幔,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85.
兰坪盆地三类主要铜银多金属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兰坪盆地内三种主要成因类型(沉积-热液改造型、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的铜银多金属矿床硫、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成矿作用过程的某些重要信息: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细菌还原的海水硫酸盐,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可能还有部分有机生物硫和深源火山硫的贡献;碳主要来自不同比值水/岩反应体系中碳酸盐岩地层的溶解结果,但在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中还可能有深部地幔去气作用带来的CO2.成矿流体系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盆地建造水,盆地建造水的运移成矿过程中可能伴有较为明显的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986.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Re-Os同位素测年说明甲马-林周矿集区的矽卡岩成矿集中在中新世15~17 Ma的较窄时间段内,与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具有相似的岩浆-构造控矿条件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属同一成矿系列.而冈底斯南带矽卡岩矿床可能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的主碰撞期.冈底斯中东段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87.
赣南横径地区碳酸温泉CO2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横径温泉区4个气样的气体组分、氦同位素以及CO2和CH4的碳同位素基础上,结合温泉区地质条件,研究了该区碳酸温泉中CO2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横径温泉区温泉气中CO2的含量很高(>96%),CO2气体中1δ3C较重(-5.53‰~-4.43‰),属于与深大断裂活动有关的深部幔源无机成因气;温泉气中CH4的含量很低(<1.86%),CH4气体中1δ3C较轻(-27.69‰~-59.31‰),其中39、和11号温泉气体中的CH4属于深部幔源无机CH4和源于地表生物成因CH4的混合,而2号温泉气体中的CH4属于深部幔源无机CH4。  相似文献   
988.
金川超镁铁质岩是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赋存岩体.采自金川镍矿Ⅰ矿区露天矿第2期侵入岩体的样品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二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见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呈成条带状出现,表明其形成时低氧逸度的成岩环境。运用ICP—MS等离子质谱仪和MM5400稀有气体质谱仪分别对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包体稀有气体同位素进行测定后得到一些认识:金川超镁铁质岩的微量元素丰度与球粒陨石相比,变化曲线基本呈水平分布,但是地壳中高度亏损Cr,Ni元素含量较高,主要富集于超基性的辉石和橄榄石中,说明其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岩石中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轻稀土富集型.重稀土亏损。其中由深至浅稀土元素对La/Yb,Ce/Yb,La/Sm,(La/Sm)N的比值均基本呈现增大趋势.说明其中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呈增大趋势,轻稀土的分馏尤为明显。超镁铁质岩的^3He/^4He值分布于0.847Ra~1.625Ra之间,虽远低于上地幔的^3He/^4He值.但仍存在地幔初始氦的踪迹。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在侵入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异作用,并与地壳发生了的混染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进一步证明了该岩体为上地幔局部熔融的超基性岩浆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9.
青藏高原北缘哈拉湖近800年来 湖泊沉积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文章以青藏高原北缘高山祁连山湖泊——哈拉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射性核素210 Pb和137 Cs测年资料,通过对此高海拔湖泊沉积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含量、磁化率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这一地区近8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哈拉湖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1206~1700A.D.环境较为寒冷、湿润,并有持续变湿的趋势;1700~1920A.D.环境由冷湿的状况趋向温暖干旱,1771年之后,环境保持相对稳定;1920~2002A.D.是自1206年以来最为温暖干旱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0.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