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贵州铜仁西溪堡矿区新元古界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中选取8件黄铁矿样品,对其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等时限年龄为(459±16)Ma,明显晚于间冰期大塘坡组的沉积时代(670~635 Ma),表明该地区受加里东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此次所分析的所有样品均具有高Re、低Os含量、高Re/Os比值及高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且187Os/188Os初始值为1.02±0.41,明显大于地幔特征值(0.12~0.1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源。  相似文献   
52.
文章阐述了塘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首次对闪锌矿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流体成分分析,测定了方解石碳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范围较低,为92~193℃,盐度w(Na Cleq)相对较高,为8.9%~21.2%,流体包裹体阳离子主要为Ca2+、Mg2+、Na+、K+等,阴离子主要为Cl-、NO-3、F-、Br-等;气相成分主要为N2、H2O、CO2、O2及少量的还原性气体。方解石的δ13CV-PDB介于-0.5‰~1.5‰,δ18OV-SMOW值介于21.2‰~25.1‰,δDV-SMOW值为-93‰~-57‰,成矿流体的中的δ18O流体值为8.8‰~12.7‰,提出成矿流体具多来源特点,碳来源于围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床成因属MVT型铅锌矿床,矿床形成与湘黔断裂带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铜仁碧江石林是2016年碧江区旅游资源普查新发现最有开发价值的地文景观资源之一,为一处极为特殊的地质遗迹资源,发育在锦江北岸石灰岩顶盖上,石林普遍高1 25 m,象形山石众多,经省级终评为四级旅游资源。本文从碧江石林的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出发,对石林及其中象形山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石林的形成主要经过了岩石形成、地下水溶蚀和地表塑造三个阶段,发育步骤为从节理裂隙—溶蚀网—埋藏石芽—溶沟、溶槽—高度增加—相互分离—成片石芽、石林。同时由于岩石组分局部不一致,可溶性存在差异和北东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节理裂隙的形成,加上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象形山石。  相似文献   
54.
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典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位于断陷盆地中心的渗漏喷溢口及附近的中心相区,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沉积成矿系统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特征十分典型,矿床矿体规模巨大,菱锰矿品位高。笔者通过对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及邻区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并对其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认为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及松桃李家湾大型锰矿床属于同一Ⅳ级断陷(地堑)盆地,该盆地长轴方向大致为NE65°,目前已控制的资源量已逾3亿吨,但该断陷(地堑)盆地控制的菱锰矿体均未圈边,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5.
黔东松桃地区位于慈利-保靖断裂与鹤峰-龙山断裂的夹持区域内。区内褶皱与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发育有NNE-SSW向断裂、线状褶皱,NE-SW向断裂、褶皱以及NW-SE向小型断裂、短轴褶皱。本文对区内主要大型断裂特征及其与汞铅锌金银等热液矿产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大型断裂多为热液矿产的导矿通道,矿(化)体多产出在这些大型断裂的旁侧次级断裂裂隙中,同时对区内形成于南华纪早期的锰矿体的后期保存与破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6.
该文在分析2011年严重夏季干旱天气特点和环流成因的基础上,对夏旱给我区相关行业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决策建议。分析表明:2011年严重夏早期间,铜仁地区降水比历史同期偏低6~9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降水最少值;晴热高温天气多达25~47d,比历史同期偏多10~16d,印江、石阡等县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蒸发量明显多于历史同期2~3成,土壤墒情极差。分析干旱的环流特征得出:夏旱前春冬季节副高长时间偏弱位置偏南,不利于南面水汽向北输送,降水持续偏少;夏季期间副高位置偏北偏东,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偏南、偏东,本区水汽供给严重不足;盂加拉湾到我国南方反气旋性环流活动异常频繁,本省为异常的发散区,下沉运动显著,多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夏季干旱天气发展加剧,并达到重旱至特重旱量。干旱累计日数长达60~72d,对水利、畜牧水产、农业等各行业造成严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58亿元。  相似文献   
57.
贵州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寒武系等沉积岩广布、区内尚未发现岩浆岩分布的黔东地区,首次发现了特征较为典型的铜仁枫木寨隐爆角砾岩筒。该岩筒平面上呈椭圆形分布,长约220m、宽约100m。从内向外,分带特征十分明显,隐爆中心带、流化角砾岩带、震裂岩带和过渡带4带发育齐全,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隐爆角砾岩筒系统。角砾的成分、形状、大小、胶结物及其位移特征与各带在隐爆过程中的受力规律吻合。同时,角砾成分复杂,既有来自围岩,又有来自下伏地层和更深的深部气液早期冷凝结晶的石英角砾和上覆地层坍塌的层纹状白云岩角砾。该岩筒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成岩成矿作用,特别是指导金刚石原生矿(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体或金伯利岩体)和隐爆角砾岩型贵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贵州松桃普觉超大型锰矿床受南华纪普觉Ⅳ级地堑成锰盆地控制,由于同沉积断层作用,两界河组、含锰岩系、锰矿体、大塘坡组第二段、南沱组等地层均从南往北由薄变厚,盆地中存在2个呈NE65°方向展布的渗漏沉积中心。锰矿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下部黑色碳质页岩中,呈层状、似层状缓倾斜顺层产出,矿体长大于6 000 m、宽大于2 000 m,盆地中心部位矿体中夹一层含碳玻屑晶屑凝灰岩透镜体。该矿床是近年来运用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理论发现的又一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锰矿石资源量(332+333) 1. 92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59.
铜仁国家基本站气象要素代表性、连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贵州省气候中心铜仁站1961—2008年为期48 a整编信息化资料,对该站探测环境渐进变化过程中的地面气象要素压、温、湿、风、日照进行了年均值、累5 a均值、连续30 a累年均值序列分析,对各要素按1961—2008年为期48 a均值标准差范围设置信区间,考查1961—2008年中各年的压、温、湿、风速、日照的年均值(年值)是否在上述相应的置信区间来分析其连续性。与其近邻江口站相同要素比较,结果表明该站气压、相对湿度具有连续性、代表性,温度、风、日照虽有连续性,但代表性渐失。  相似文献   
60.
贵州省松桃热水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贵州松桃锰矿产于具高地热场的近岸盆地内,岩相、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具热水沉积特点。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碳同位素、硫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特点反映锰矿为热水沉积形成。沥青反射率测定锰矿形成温度为170℃->19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