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田矿化分布特征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迅  申世亮 《江西地质》1994,8(2):91-102
银山多金属矿田位于赣东北深断裂带之北西盘,矿田矿化分布具有典型的水平与垂直分带性特征,其主体构造是由浅变质岩系构成的北东向展在的“轴部构造”,包括银山背斜和一系列断裂构造带。它们是在东西向基底紧密褶皱群和挤压片理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田轴部构造控制了火成岩,特别是次火山岩的总体分布,同时也控制了矿化、蚀变的总体分布。矿田内新华夏系一对扭裂面,是控制矿脉的主要构造裂隙。  相似文献   
52.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矿化分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山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早期的浅成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金属矿化作用包括二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矿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不同时期形成的两个中心式矿化分带叠加的结果。主要的第Ⅰ期矿化奠定了分带的基础,第Ⅱ期次要矿化使之复杂化,成矿后的剥蚀差异亦对原生分带的格局造成影响。矿化分带特征反映在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挥发组分、矿石和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硫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上。根据对成矿作用演化过程和矿化分带规律的研究,在银山矿区及其外围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53.
王成彬 《地质与勘探》2013,49(4):634-646
浙西北银山银多金属矿赋存于震旦纪蓝田组之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褶皱和断层控制明显,在褶皱的转折段和倒转翼矿明显加厚。Fe/Ti-Al/(Al+Fe+Mn)、Co/Ni比值都显示银山银多金属矿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结合野外矿脉穿插关系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可将成矿期划分为:热水沉积期和后期低温热液改造期两个成矿期;成矿流体整体属于低盐度流体,显示出从低盐度往高盐度演化的趋势。本文研究初步认为,银山银多金属矿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前寒武纪热水沉积阶段是金属元素的富集沉积阶段,但并未形成有经济价值的矿体,后来的构造运动和岩体侵入使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4.
江西银山矿床是一个大型的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及结合室内显微镜鉴定,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对矿石矿物组分及赋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银山矿床新发现铋铬合金、锌铜(镍)合金、自然镍3种罕见矿物。能谱分析显示铋铬合金中铬质量百分含量普遍在8%~10%之间。锌铜(镍)合金中Cu质量分数53.93%~65.85%,Zn质量分数30.67%~41.03%,部分合金含镍。自然镍中Ni质量分数高达96.19%。此外,在银山矿床中发现了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碲银矿矿物和地下水热液有关的银金矿,能谱分析显示碲银矿中Ag质量分数约36%~42%,银金矿中Au质量分数约为67.96%~81.45%,银金矿主要以裂隙充填式赋存于碲银矿裂隙内。结合本次在银山矿床矿石样品中新发现了黄铁矿的显微霉群构造,认为银山矿床成矿后期可能有地下水热液的参与。综上,根据银山矿床中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该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成矿期和3个成矿阶段,重新厘定银山矿床可能经历了岩浆期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期中的中低温热液阶段是期主要成矿期,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5.
辽宁西部山区小城北票以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而称著,进入21世纪矿业经济仍然是北票的支柱产业。其中,主要矿种煤、铁的开发占地面积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外一个自然地理现实是,北票地处我国北温带大陆气候区,夏短冬长,降雨量小,是历史上“文人流放”的苦寒之地。当地流传:“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相似文献   
56.
银山矿区次火山岩主要可分为三类 ,1石英斑岩 2英安斑岩 3安山玢岩 ,它们均属于一套高钾钙碱性的中酸性花岗岩系列。矿区次火山岩中 ,Cu、Ag、Pb、Zn等成矿元素均高出同类岩性克拉克值 1倍以上 ,表明次火山岩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矿区次火山岩属幔壳混合源 ,它们分别形成于幔源花岗岩区 ,板块碰撞前消减区 (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 )和板块碰撞后隆起花岗岩区 ,这说明与矿床有关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成熟的陆壳构造之上受太平洋板块向陆壳板块俯冲影响而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晚阶段  相似文献   
57.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其聪  刘丛强 《地球科学》2001,26(5):473-480,485
银山矿床中矿石,岩体和矿体的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热液蚀变作用导致蚀变岩的∑REE普遍升高,而近岩体∑REE则稍低于原岩,蚀变围岩出现Eu亏损,ω(LREE)/ω(HREE)值亦较原岩低,定量计算表明,∑ω(REE)总升幅中有31%下是由围岩质量迁移引起的表观浓缩现象,而另外的69%以上的效应则因流体带入了REE所致,热液具有ω(LREE)/ω(HREE)值低,强Eu正异常的特征,热液的还原性质促使Eu^3 还原为Eu^2 而被活化迁出,导致围岩的Eu负异常扩大;Sr普遍地比原岩降低,Ba普遍显著地升高,而Rb则相对稳定,:Hf,Rh,U,V,Cr,Co,Mo,Ra,Zr表现为不活动或弱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Zn,Ag Sn等被大量带入,Y,Sc被活化迁出。  相似文献   
58.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9.
银山多金属矿床原生分带形成的矿物溶解度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会  岑况 《矿物学报》1998,18(2):194-202
银山多金属矿床发育有序的原生金属分带,以3#和13#次火山岩的铜区作为成矿中心向上向外,由Cu-S-Au带、Cu-Pb-Zn带、Pb→Zn-Ag带→Pb-Ag带。使用多相多组分化学平衡计算程序(VCS),模拟了成矿过程中主要成矿元素的溶解度,结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从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矿物溶解度影响的角度.探讨了原生金属分带形成的化学机理。研究不仅更深入地揭示了分带形成的物理化学因素,而且对进一步认识络合物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