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羟磷铝锂石是南平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的重要标型矿物,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最主要的是前者,一般呈块体状,共生矿物主要有销长石,钾长石,锂辉石,铌钽矿物。本文详细讨论了南平羟磷铝锂石的化学成分、X射线粉晶衍射资料、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结果。南平原生羟磷铝锂石的交代蚀变作用十分发育,按其先后顺序,交代蚀变矿物组合有:石英—叶钠长石、次生羟磷铝锂石、细晶销长石—石英—次生磷灰石、次生复杂磷酸盐矿物和绢云母。  相似文献   
602.
沧热2号井矿泉水产于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及馆陶组中。水温50°C,不仅可用于洗浴和供热,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锶、溴、碘、锂、偏硅酸,矿化度达标,并含有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处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的饮用天然矿泉水。  相似文献   
603.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微量元素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4.
605.
海南抱板金矿田围岩蚀变带中绿泥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肖志峰  卢焕章 《矿物学报》1993,13(4):319-324
通过对海南抱板金矿田围岩蚀变带中绿泥石成分的分析,讨论了蚀变带中绿泥石的成分变化,并由此确定围岩蚀为形成于290~300℃和氧逸度为10^-26~10^-34的条件下,结合含金石英脉的体包裹体研究,从蚀变到成矿物质沉淀,热液的温度和氧逸度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606.
用无定型磷酸钛和磷酸在175℃,约3MPa气压下,合成的晶形细微化合物,即二水合二磷酸氢钛[TI(HPO_4)_2·2H_2O],是一种层状结构的无机离子交换剂。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其溶解度极小,对于钾、锂碱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交换吸附效应。以聚丙烯腈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粘合剂,压制成型,装制成色谱柱,以LiNO_3溶液为原料,HCl为洗脱剂,合理截取洗脱流分并测得~6Li和~7Li的单级分离因数为1.023,获得了文献中尚未报道过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7.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相似文献   
608.
李冰  宋彭生 《盐湖研究》1995,3(1):73-76
含锂海水体系中由于Li+的介入使得K+、Mg2+的分析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实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实验,证明大量Li+存在对K+的分析结果没有影响.而对Mg2+的分析影响较大.此种情况下对Mg2+的分析采用正丁醇-乙醇混合液掩蔽法和二次沉淀法分析,此法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5%。  相似文献   
609.
Fe-Li云母化学成分的解释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世华 《地质科学》1988,(3):213-228
用置换矢量概念解释了115个天然 Fe-Li 云母化学成分的变化。Fe-Li 云母是三八面体 Li-Fe-Al 云母,其基本置换是四锂云母置换。由于 Al-Li 白云母置换和白云母置换的影响,其化学组成变化的基本趋势呈明显的非线性,因而 Fe-Li 云母不是真正的二元系。作为 Fe-Li 云母,富铁黑云母和铁叶云母都是最富铁的成员,因而建议称 Fe-Li 云母为黑云母-锂云母系列。根据化学成分,晶胞参数和折光率的异常变化还提出了该系列自然分类的方案。  相似文献   
610.
本文应用分析透射电镜对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研究。依据其矿物组成,它们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两种绿色颗粒。它们由很细小的自形层状晶体构成,以富铁(总氧化铁25—40%)为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揭示,它们是细小晶体在基质孔隙中自生生长形成,并逐渐替代基质。富铁自生矿物的矿物种与基质孔隙的局部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海绿石相蒙皂石形成于前三角洲,磁绿泥石-鲕绿泥石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和残留砂中,而针铁矿形成于潮间带。本区海绿石相蒙皂石和磁绿泥石-鲕绿泥石的形成水深远小于以往研究所提出的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