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337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6356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张海华  张健  黄欣  邱亮  苏飞  郑月娟  张德军 《地质通报》2019,38(9):1484-1500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一套缺少化石、遭受接触变质作用的厚层碎屑岩。在该套地层采集碎屑锆石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80个锆石分析点的年龄可分为3个主要年龄区间:242~294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3.6±3.3Ma(n=50,MSWD=4.9),峰值年龄为261Ma;301~381Ma,峰值年龄为348Ma;454~530Ma,峰值年龄为487Ma。另有7个锆石分析点的年龄分别为824Ma、836Ma、859Ma、867Ma、1279Ma、1556Ma、2447Ma。261Ma的峰值年龄限定了该地层的沉积下限,即属晚二叠世林西组。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67.81%,Al_2O_3为18.22%,MgO为1.44%,CaO为0.41%,Na_2O为1.54%,K_2O为3.90%,K_2O/Na_2O为1.15~10.21;A_(12)O_3/(CaO+Na_2O)为4.87~26.38;稀土元素总量介于162.39×10-6~223.46×10-6之间,平均值为200.88×10-6,负Eu异常,Ce为1.00~1.05,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微量元素以亏损Nb、Ta、Sr,富集Rb、Ba、La、Ce、Pb、Nd、Sm为特征。以上分析表明,林西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依据碎屑锆石年龄谱值信息,林西组沉积物源具多样性和复杂性,除东北各地块,同时存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物源信息,说明林西组沉积时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可能已经开始俯冲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782.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新近发现的葛根敖包铅锌矿,成矿与赋矿岩体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对石英闪长岩进行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对石英闪长岩进行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1Ma和301±1Ma,均为晚石炭世。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石英闪长岩具有典型的富硅、富碱特征,Na_2O/K_2O值为1.14~1.93,平均1.39,明显富钠高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79~0.95,为准铝质或铝不饱和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明显的右倾,显示岩浆源区可能有石榴子石残留;并有微弱负Eu异常,δEu=0.80~0.91,δCe=0.89~0.96,均靠近1,指示源区无斜长石残留;同时具低Sr、高Yb特征;并指示高场强元素U、La、Nd、Zr相对富集,而Th、Nb、Sr、P、Ti相对亏损,且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富集,Nb/Ta值低,指示岩浆源区可能为幔源为主。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值全部为正值,+10.8~+13.6(全部大于10,较高),TDM2介于440~629Ma之间,相对集中,明显大于其锆石U-Pb年龄,其年轻的TDM2年龄和较高的εHf(t)值表明,岩浆中有相当大的幔源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葛根敖包石英闪长岩岩浆源区可能为亏损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少量壳源物质的混染,为活动陆缘弧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3.
林木森  吴凌啸  王翠芝 《地质通报》2019,38(10):1726-1732
通过对福州盆地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相似文献   
78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索图罕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39.50±0.56)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的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富硅和碱、贫CaO和MgO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形的特征。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落入后碰撞区域,代表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碱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相关。  相似文献   
785.
色尔腾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基底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时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岩石学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查明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兰乡查干哈达地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的岩石组成和年代学特征。东五分子岩组遭受了后期岩浆和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未见顶底,主要由中细粒斜长角闪岩、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黑云角闪片岩组成,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岩石经历了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其中,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出露相对较厚,与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多呈互层状产出,局部偶夹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本次研究选取其中新鲜的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分析,其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发育震荡环带,主体为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 930.7±9.6)Ma,代表原岩(中酸性火山岩)冷凝结晶年龄,表明东五分子岩组经历变质作用的时代应晚于1 930 Ma。  相似文献   
786.
乌兰浩特地区出露一套以辉石安山岩为主的中性火山岩组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套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30.0±1.5 Ma和129.9±1.4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辉石安山岩SiO_2含量为57.84%~60.86%, Al_2O_3含量为16.49%~17.76%,A/CNK1.1,属过铝质岩石;ALK值为11.19%~11.87%,σ为1.08~1.98;∑REE为(128.69~145.06)×10~(-6),(La/Sm)_N为4.64~5.24,(La/Yb)_N为6.58~8.09,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异常不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富集,高场强元素Nb、Ti、P、Ta亏损,推断该中性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陆壳加厚之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787.
周小栋 《华东地质》2019,(4):241-252
西朝钼矿是近年来在闽东地区新发现的中型斑岩型钼矿床。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辉钼矿Re-Os等时线定年,获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15±1.2 Ma(MSWD=0.90),辉钼矿~(187)Re-~(187)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6±0.7 Ma(MSWD=0.82),~(187)Re-~(187)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13.4±0.9 Ma(MSWD=0.11),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成矿稍晚于成岩,二者均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根据辉钼矿Re含量特征,认为西朝钼矿成矿物质为深部壳幔混合来源。西朝钼矿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俯冲下的伸展构造环境,是岩石圈减薄、局部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8.
通过对浙江天目山火山盆地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岩性岩相的基础上,对该火山机构的次火山岩和邻区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岩石具准铝质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显著,是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测得次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6.0+1.0/-2.0 Ma和132.0+4.0/-3.0 Ma,表明该区火山喷发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天目山地区火山作用的时间上限约为126 Ma,可与华南地区燕山期火山活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89.
别也萨麻斯矿床是目前新发现的分布在新疆北阿尔泰以Li矿化为主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矿区发育Li-Nb-Ta矿化和Nb-Ta矿化两类伟晶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含矿伟晶岩脉群的直接围岩。在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包括野外露头和钻孔岩芯赋矿岩系、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的详细观察)基础上,对含矿伟晶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研究。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1.0±1.8)Ma和(449.0±4.2)Ma,含矿伟晶岩形成于晚侏罗世,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晚奥陶世。含矿伟晶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值分别为0.62~1.30和1.35~6.07,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161~1118 Ma和1345~1037 Ma。含矿伟晶岩的εHf(t)值较花岗岩小得多,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与形成年龄的差值较花岗岩大得多,表明两者是阿尔泰造山带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的产物。悬殊的年龄差、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与不同的形成物源表明别也萨麻斯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在成因上并无联系,近矿花岗岩围岩并非含矿伟晶岩脉的真正母体。  相似文献   
790.
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造山作用的结果。胭脂坝花岗岩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五龙岩体群的最东部,是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5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2.9±3.5)、(201.0±3.0)、(202.1±2.6)、(200.4±5.4)、(~(205).5±3.3)Ma,平均年龄为(201.9±1.5)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晚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的主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初始Sr同位素组成为0.704 31~0.706 78,ε_(Nd)_(t)值为-5.2~-2.0,初始Pb同位素组成相对高,(N(~(206) Pb)/N(~(204) Pb))_(t)=17.737~18.191,(N(~(207) Pb)/N(~(204) Pb))_(t)=15.511~15.574,(N(~(208)Pb)/N(~(204)Pb))_(t)=37.439~38.071。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说明胭脂坝岩浆源区具有扬子地块的属性;初始Sr同位素组成和ε_(Nd)_(t)值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说明胭脂坝花岗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围岩物质的同化作用;结合与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如耀岭河群、武当群、碧口群)相似的初始Sr-Nd同位素组成,推测胭脂坝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是具有扬子地块属性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