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马俊强  陈根  杨峻  宋福生 《中国地质》2019,46(3):664-665
三江北段成矿带是中国著名的三江多金属巨型成矿带的北延部分,带内经历了多期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堆积了巨大规模的金属矿产,发育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的铜、金、铅等金属矿床。2016 年笔者依托青海省地勘基金项目在三江成矿带北段治多县西确涌地区发现1 条厚大的铅金银综合矿体,该矿体厚度大、品位高、富矿地段集中,显示出该区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92.
细粒嵌布型铜硫化矿采用粗磨后混合浮选工艺,具有回收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但对所产出的混合精矿,亟需解决铜、、硫之间的高效彻底分离。云南玉溪地区铜硫混合粗精矿,其细度为-74μm 75%,含Cu 2.45%、Zn 4.93%、S 31.21%,笔者采用粗精矿再磨-铜、、硫选择性浮选分离工艺,研究了再磨细度、药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各矿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当粗精矿再磨细度为-38μm90%时,闭路试验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均较高的铜、和硫精矿产品,铜精矿含Cu 21.00%,Cu回收率84.27%,精矿含Zn 48.37%,Zn回收率85.94%,硫精矿含S37.90%,S回收率82.85%,混合精矿中的铜矿物、矿物、硫矿物均实现了较彻底的分离。本研究为铜多金属混合精矿的有效分离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3.
铜精矿、镍精矿和精矿是金属硫化矿物,且为大宗进口商品,准确分析其中的稀散元素有利于矿物的综合利用。这类矿物中的稀散元素含量极低,各元素性质各异,尤其Ge和Se在湿法消解中由于挥发损失而无法准确定值,很难进行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传统的方法需要通过预先分离富集,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测定。本文以铜精矿、精矿和镍精矿为代表性硫化矿,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密闭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稀散元素含量,实现了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条件实验表明在同时检测镓、锗、硒、镉、铟、碲、镧、铊的过程中,总固溶量、内标、质谱干扰消除的条件对三种金属硫化矿均一致,只是前处理过程中用酸的选择有些差异。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体系适合于测定镍精矿和精矿中的Ga、Ge、Se、Cd、In、Te、La、Tl和铜精矿中的Ga、Ge、Se、Cd、In、La、Tl,各元素的回收率在85.5%~116.6%之间;王水溶样法更适合测定铜精矿中的Te。  相似文献   
694.
塔源二支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所在1:20万地形国际分幅13-51-(5)塔源幅。截止目前,本区普查与详查总金属量已达中型矿床,现在,该区仍在继续勘查中,将来进一步工作有望成为大型铅、矿床。  相似文献   
695.
氧化物负载在沸石分子筛上制备氧化物改性沸石吸附材料。通过XRD、SEM、BET、Zeta电位仪和Raman光谱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氧化物在沸石中的分散状态和表面带电性。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探讨该改性吸附材料对腐植酸的吸附机理;并在相同条件下,与商品活性炭进行腐植酸吸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21±1℃,氧化物改性沸石对腐植酸的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60 mg/g;(2)氧化物改性沸石对腐植酸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3)氧化物改性沸石对腐植酸的吸附性能远高于商品活性炭。  相似文献   
696.
尖晶石型矿物因其阳离子在氧四面体和氧八面体中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分为正尖晶石、反尖晶石和过渡的无序结构尖晶石。本文以微米级铁正尖晶石(Zn Fe2O4)为初始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差热-热重分析(DTA-TGA)、磁性测试(M-H、ZFC-FC)等矿物学、热学和磁学测试手段综合分析了温度对其阳离子配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正尖晶石结构中四面体的ZnⅡ会逐渐与八面体中的FeⅢ发生交换,910℃左右时阳离子的交换速率出现最大值,并在1 200℃加热24 h后达到热动力学平衡,此时晶胞参数a从8.440 7减小到了8.437 2;同时尼尔温度(TN)由13 K升到了27 K,反映了由反铁磁性向亚铁磁性过渡的磁结构变化。本文研究认为,由粒径不同带来的体系能量的差异是造成微米级Zn Fe2O4在高温下阳离子交换行为与纳米级颗粒截然相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97.
四川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锌铜矿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范坪铜矿是一种罕见的天然铜金属互化物,是铜互化物系列中的新变种,发现于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地区石英二长斑岩中。共生矿物有钾长石、钠更长石、石英、黑云母。伴生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矿呈金黄色,均质性,粒度0.1-0.5mm,显微硬度VHN10=190kg/mm^2。视觉反射率Rvis=67.97%,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化学成分为Cu59.15%-62.55%,Zn36.3%-39.85%,晶体化学式为Cu7Zn4。该类矿物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形成于高温、还原、缺硫的条件,不同于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98.
699.
高铝基合金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合金。运用材料科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和研究人员在高铝基合金的组织、凝固特点与铸造性能、机械性能、耐蚀性能、热强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