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628篇
海洋学   47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素有"黑金子"称谓的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的矿物原料。文章以阿尔金南缘金鸿山—俄博梁地区的晶质石墨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金鸿山—俄博梁地区具备较好的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青海南山吾口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首次测得吾口侵入岩体正长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3. 8±3. 3Ma(MSWD=0. 96),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岩石中Al_2O_3为(14. 13~16. 51)×10~(-2),K_2O为(1. 66~3. 59)×10~(-2),A/NK=1. 15~2. 35,A/CNK=0. 75~1. 03,TFe O/(TFe O+MgO)=0. 53~0. 81,岩石具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吾口岩体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Ba等;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右倾特征,中等负Eu异常(δEu=0. 44~0. 68),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吾口岩体代表了阿尼玛卿洋盆向北削减俯冲运动在青海南山构造带与西秦岭造山带和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转换衔接部位的构造演化的地质记录。该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确定,为研究印支早期青海南山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前关于天然水菱镁矿的形成认识主要有蒸发沉积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类。前人在室内成功制备出水菱镁矿矿物,证实了该矿物的无机成因理论,但是实验结晶条件明显高于西藏班戈错的寒冷气候条件和水化学条件,并且班戈错湖水通过自然蒸发结晶也难以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这一认识与周边阶地上正在形成水菱镁矿的现象相矛盾。因此,自然蒸发沉积可能不是现阶段班戈错水菱镁矿的主要形成过程,而已有研究表明,藻类具备诱导形成碳酸盐矿物的能力,本文利用西藏班戈错Ⅲ湖湖水及其藻类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并与无藻类的湖水自然结晶结果相对照,探讨藻类生命活动与班戈错水菱镁矿的成因联系。研究发现,藻类不仅能够适应高盐度盐水环境(矿化度117.3 g/L),并且在其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显著提高周围水体pH值(最高可达10.564),诱导并促进球碳镁石在藻类网状节点处结晶沉淀,该矿物进一步脱水即能够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人为提高班戈错Ⅲ湖湖水Mg2+浓度也仅能结晶形成三水菱镁矿矿物,无球碳镁石或水菱镁矿结晶析出。因此,西藏班戈错水菱镁矿的形成过程与藻类生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但是有关球碳镁石向水菱镁矿转变的具体条件以及藻类成矿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西藏当雄九子拉地区石炭系诺错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了一套非正常沉积的粉砂岩和灰岩的组合.岩系中可识别出非正常的沉积构造,即微同沉积断裂、火焰状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这一软沉积变形构造具震积岩的识别标志特征,代表灾变事件震积的地质记录.在剖面结构上大致显示为7个单元的震积序列,自下而上由下伏弱震层(A)—液化脉(B)—震褶岩(C)—震裂岩(D)—阶梯状微断层(E)—火焰状构造(F)—上覆未震层(G)的渐变过程及震积作用逐渐减弱的趋势呈不同形式的组合出现,有ABG、ACDG、AEG、ABCG和ABFG等组合.本研究分析认为晚古生代诺错组早期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结合震积岩的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九子拉北侧一带可能为近东西向同生断裂带,该断裂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是本区诺错组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从而佐证了九子拉地区正处于构造转换阶段.本研究对分析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沉积盆地类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保存完好的震积事件地层记录对推断古断裂、古环境也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5.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的现场考察,发现汊口滩是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发育的重要砂体类型,以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为典型特征。根据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汊口滩划分为滩头、滩中、滩尾3个沉积单元。从滩头到滩尾具有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层理规模减小、单砂层厚度减小、粒度变细、泥质夹层增多的特点。汊口滩主要是由于在分汊口处,水流受到汊口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沉积物按粒度分异堆积形成;堆积方式主要以向上游方向的逆流加积为主。与水道砂体相比,汊口滩发育的层理类型多,而且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更强;由于夹层的遮挡作用,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有利于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86.
欢休 《海洋世界》2013,(11):50-53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一般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其他俗名尚有粉红海豚、镇江鱼、白鼯等。  相似文献   
87.
88.
能形成所谓“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必是先有冲沟,后被断错的水系。而先有断层,后溯源侵蚀发育的冲沟则不能形成”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因此,断层一侧沟的长度—断尾沟长度与断层年龄无关,最终与断层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易确定。  相似文献   
89.
北京西山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宗正 《地质科学》1990,(4):403-407
1980年,作者于北京西山青白口系的命名地点——青白口村西,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这些化石呈椭圆形、卵形、肾形及鞋底形等多种形态,有的带有拟茎构造。它们与广泛出现在我国东部前寒武系相当地层中的宏观藻类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90.
地震地层学解释法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地质论评》1990,36(6):540-549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实践,对地震相的划分和命名;层序划分对比时要考虑区域不整合面的影响;生长断层对前积反射结构发育的控制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还开展了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寻找生物礁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