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8篇
  免费   1871篇
  国内免费   4674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15篇
地质学   12032篇
海洋学   73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402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硅酸盐氧同位素标样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秀 《岩矿测试》1990,9(4):276-282
本文介绍了硅酸盐氧同位素标准物质(SH和H)的研制。均匀性检验证实该标准物质是均匀的。该标准物质采用直接比较测量法标定,即直接与国际标准V-SMOW和SLAP进行比较。 国际标准水样采用CO_2-H_2O平衡法制备CO_2;石英标样采用BrF_5法制备CO_2。将六个定值实验室提供的数据统一处理后,获得SH和H的δ~(18)Ox/v-s_(MOW)值分别为11.11±0.06(‰)和-1.75+0.08(‰)。该标准物质于89年12月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山阳石英标样(SH)统一编号为GBW04409,浒坑石英标样(H)为GBW04410。  相似文献   
943.
地震地层学解释法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地质论评》1990,36(6):540-549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实践,对地震相的划分和命名;层序划分对比时要考虑区域不整合面的影响;生长断层对前积反射结构发育的控制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还开展了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寻找生物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44.
本文提出了利用方解石和白云石二者的不同活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同一份碳酸盐岩样品中,连续测定碳、氧同位素比值的新方法。测定结果精度高,能用于判定白云石的成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5.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946.
根据产状和成因,本文将西秦岭中志留统含铀岩系中的硅质岩分为,(1) 成岩过程中硅化交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硅质岩,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所组成的透镜层的顶部或碳酸盐岩层内;(2) 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纹层状硅质岩,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和泥质岩透镜层底部或呈薄层夹于粉砂岩、泥质岩层中。根据沉积环境分析及硅质岩的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和氧同位素组成,提出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受大气淡水影响的局限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947.
948.
地史学及古生物学层序地层学基础和关键定义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9.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n area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salt lakes are distributed. We have collected several hundred samples of natural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since 1976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their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δ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salt lake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range from −64.1 to +12.4‰ and from −11.19 to +8.62‰, respectively.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ground and lake waters of various saliniti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H and O isotopes in the initial water of Qinghai Lake areδD=−55.0‰ and {ie336-1}; and those in the original water from the lakes in northern Xizang, areδD=−116.0‰ and {ie336-2}. Brines in the salt lakes are derived from rain water through prolonged circulation. Oilfield water also makes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Similar slopes of evaporation lines of water isotopes are noticed for the Qinghai Lake area and northern Xizang.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isotopes in these water bodies in an environment of middle latitude and hig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950.
<正>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第四纪地层内发现了猿人化石,吴汝康(1964、1966)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采自两个不同的地点:头盖骨、上颌骨及3颗牙齿产于公王岭(34°11′06″N,109°29′22″E),下颌骨则采自陈家窝(34°14′05″,109°15′07″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