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2篇
  免费   2064篇
  国内免费   4372篇
测绘学   411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666篇
地质学   12851篇
海洋学   587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699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405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358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27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8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成果结合矿物光性特征,在洋源南部万全岩群中浅变质岩中新发现蓝闪石类矿物-镁钠闪石,它产于闽西北与闽西南两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之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岩带上,它的出现与四堡期-晋宁期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镁钠闪石的发现对于探讨该地区用至福建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在岩石力学指标统计和岩组定量划分中的应用。文中对计算中的隶属函数取值及迭代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认为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更符合实际, 并优于其他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岩组定性划分 岩石样本参数的随机 模糊统计分析 岩组定量划分及参数重新统计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993.
何远辉 《广东地质》2001,16(4):64-69
通过实例,分析了用反射波法测试不同嵌岩桩的桩端反射波特征。完好嵌岩桩的波表曲线具有明显的桩底信号,在入射波与桩底反射波之间没有什么异常;而当桩身有缺陷,持力层软弱或者存在夹层时,桩底信号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同。通过进一步分析,钻心查证,即可判断桩身,软弱层,夹层以及桩端及桩端与持力层的接触情况等。  相似文献   
994.
国际锂镁产业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复怀 《盐湖研究》2001,9(3):61-62
就 1999年末以来国际锂镁产业领域一些新的变化予以报道 ,并就目前公开资料中所能获取锂镁的年产能力、销售份额、产品产值等实事数据一并予以提供  相似文献   
995.
996.
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祁漫塔格小红山印支期钾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为过铝质(A/NKC介于1.03~1.06之间),高硅(SiO2>76%),偏碱性(ALK=7.77%~8.22%),K2O>Na2O,FeOT/MgO比值高(9.4~21.7),CaO、MgO、TiO2和P2O5含量低(分别为<0.78%,≤0.14%,≤0.1%和≤0.02%)。岩石富Rb、Th、U、Y、Zr、Nb和Hf,贫Sr、Ba、Eu、Cr和Ni,Ga/Al比值高,明显不同于I型和S型花岗岩,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A型花岗岩的确定证明了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之前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以及祁漫塔格与东昆仑造山带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997.
TOF-SIMS在源岩单组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西  梁汉东 《地学前缘》2001,8(2):421-423
应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TOF SIMS)对源岩单组分进行原位微分析 ,结果表明有机组分(1)二次离子峰集中分布在低质量数一端 ;(2 )无机离子峰强度普遍高于有机离子峰 ;(3)同类型相邻的有机离子峰之间相差一定单位的质量 (14,即CH2 ) ;(4 )不同有机组分峰强度最大的有机离子相同 ,但它们峰的相对强度差异非常明显 ,借助有机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可以反映有机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其生烃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8.
首次在Mir金伯利岩筒中的锆石中发现了烃类包裹体。利用低温荧光光谱仪测定出烃类包裹体的成分为萘和菲的同系物 ,芘 ,1,12苯并芘等 ;其成分与Udachnaya岩筒中的橄榄石内的烃类和Mir岩筒中的石榴石中的烃类的成分相近。测定出锆石的δ13C值为 - 2 1 83‰~ - 3 3 5 4‰ ,与用榴辉岩共生组合中最轻的金刚石测出的同位素δ13C值范围相符。文中引述了有关有机物来源的讨论及多环芳烃 (PAH)由缩聚作用形成的论述。伴生矿物中相当数量的PAH的存在证明在形成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的情况下 ,若有相当浓度的自由氢存在则可能发生缩聚作用。这些缩聚作用中碳的来源显然与形成金刚石时碳的来源是相同的 (即液态的CH4,CO及CO2 )。  相似文献   
999.
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目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概略评述了1997年以来国际上有关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造山发生在1300-1000Ma,基本形式表现为早期弧一陆碰撞和晚期陆-陆碰撞,并在1000-900Ma继以伸展作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发生于830Ma之后,但其过程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一性,地幔柱可能是导致超大陆裂解的主要机制,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发育的关键性标志,已经初步证实裂解过程影响地球大气圈和水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进而改变晚前寒武纪的全球气候,控制生物圈的兴衰和岩石圈表层的碳酸盐,铁,锰和磷等沉积,这些现象可用“雪球化地球”(Snowball Earth)模式概括。  相似文献   
1000.
地幔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在地幔流体的成分、源区、形成机制、运移方式和分异模式以及地幔流体与地幔交代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结了地幔流体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的一些新突破 ,并指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