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543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172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932.
确定烃源岩在盆地范围内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横向分布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和油气藏的时空组合关系,正在成为高勘探程度地区继续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至沙河街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近百口钻井的地球化学、沉积学、古生态学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沉积时期古湖盆演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沙四早中期裂陷初始阶段过补偿间歇湖、沙四晚期裂陷加速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沙三早期裂陷鼎盛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敞流湖、沙三中期裂陷稳定阶段均衡补偿深水敞流湖以及沙三晚期至沙二早期裂陷衰退阶段过补偿浅水敞流湖。在湖盆特定演化阶段的特定位置,往往出现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水面波动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赋存相带。其中,沙四晚期闭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沙三早期闭流湖-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4种,沙三中期至沙二早期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各具特色的烃源岩赋存相带,主要反映在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方面,从而决定了其中烃源岩的生烃特点及生烃潜力。通过对烃源岩赋存相带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对比发现,东营凹陷沙四段至沙二段下部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古湖盆类型、水深以及物源供应三大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33.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新生代深大断裂十分发育.根据断裂的时空分布规律,可划分出4个断裂系:燕山造山带断裂系、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断裂系、郯庐断裂系及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断裂系.4个断裂系具有各自不同的断裂迁移规律:燕山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断裂具有从早至晚从EW→NE→NNE向偏转迁移规律;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麓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在印支-燕山早期表现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和东断西褶趋势,同时具有由东向西由早到晚穿时迁移演化特征,燕山末期-喜山早期则相反,表现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构造特征;郯庐断裂系的活动对盆地的控制作用具有由早到晚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规律;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断裂的形成时代具有明显的从西向东越来越新的迁移规律.4个断裂系及构造迁移规律分别是板块碰撞-陆内俯冲、陆内造山、走滑、板块俯冲后退4种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4.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新生代南天山褶皱冲断系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总结了该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它是发育于古生界中且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薄皮构造,是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叠瓦状冲断,因更新世才定型而具暴露式冲断前锋,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但已遭强烈剥蚀,前展式冲断.上新世晚期的冲断曾控制了磨拉石盆地发育(西域组砾岩),但该盆地已遭更新世的冲断推覆作用破坏.根据平衡剖面恢复,柯坪冲断带南部3排冲断层的总构造缩短量为29.1%-40.7%.  相似文献   
935.
以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分析,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新近系珠江组到韩江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归为明显削蚀不整合明显上超不整合、底超不整合弱削蚀或上超不整合和整合界面等.每个三级层序内以主要水进面为界划分出3~4个四级层序.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揭示了四级层序框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和发育.受古地貌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高位域三角洲砂体主要分布于隆起及以西地区,低位域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分布于隆起-缓坡坡折带.概括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4种潜在的非构造圈闭发育模式并进行了分布预测,认为东部的低位域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东南部的断裂坡折带下的低位域三角洲前缘砂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易形成构造-岩性或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936.
燕山东部柳江地区构造属性新解与郯庐断裂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柳江盆地位于燕山东段,完整地出露了从前寒武纪到中生界的华北地台盖层沉积地层,地层序列总体上呈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前人认为柳江盆地为一轴向N10°E的不对称向斜。新的野外调查显示,柳江地区西侧陡立的产状是断裂作用形成的构造面理产状,为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一部分,可以清楚识别的原始层面产状实际上与东部地层相似,为250°西倾25°~30°倾角。因此,将柳江地区东侧的原始层面产状与西侧的构造面理产状分别对应同一向斜两翼的传统观点是不恰当的。所谓柳江盆地实际上为单斜构造,是地壳断块在北北东向断裂的作用下西侧上升东侧下降的掀斜作用结果,过去对这一地区关于盆地和向斜构造属性的界定应该予以纠正。柳江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是华北盆地的一部分,在新生代以来又同时接受剥蚀,一直不曾是独立的盆地单元。由于柳江断陷的沉降与西侧响山隆起相耦合,在两者边界起调节作用的北北东向断裂系具有左旋走滑兼具垂直运动分量的运动性质,是郯庐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北北东向断裂系活动的时限与响山隆起的时限相对应,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活动时代为白垩世末-古新世。  相似文献   
937.
刘疆  白志强 《沉积学报》2009,27(1):87-93
广西横县六景火车站南侧,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泥盆统莫丁组和那叫组下段、被新近系大面积覆盖而呈两部分远距离割裂状态的一套“二元结构”特征显著的红色泥砂基底碳酸盐岩粗—巨砾岩,长期以来未被学者们看作一个冲积扇的有机统一体进行研究。经两次实地踏勘、系统采样和测量,以现代山麓冲积扇鉴别特征为主,辅以古冲积扇特征,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套沉积的系列相关分割露头分别为一古近纪冲积扇之残存扇根、扇中及扇缘。该冲积扇为一典型的古近纪早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母岩区为陡峻碳酸盐岩山体的古山麓冲积扇。  相似文献   
938.
确定砂岩型铀矿体定位新方法--水岩体系Eh-pH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岩体系Eh-pH方法是根据水岩相互作用原理,来确定砂岩型铀矿体定位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氧化带到还原带,水岩体系Eh值明显下降,同一氧化还原环境水岩体系Eh平均值极为接近;不同氧化还原环境,其水岩体系pH值亦有所不同,氧化带和还原带处于弱碱性介质环境,过渡带(矿化地段)处于中性介质环境;水岩体系Eh和pH值可以作为划分含矿层氧化还原环境分带及圈定铀矿体位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39.
杨宝忠  张新勇  侯红星  于博滨 《地球科学》2019,44(11):3871-3881
臼齿构造主要发育于中新元古代地层中,目前所报道的臼齿构造均由纯净的、基本等粒的微晶方解石(或白云石)构成.野外地质考察中,在北京南口长城系高于庄组第3段泥晶灰岩中发现了形态多样的臼齿状构造,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镜下分析,发现臼齿状构造与宿主岩石边界多呈圆弧状或港湾状,界线清晰.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表明,"臼齿"成分主要以硅质为主,矿物成分为玉髓和自生石英.从臼齿状构造的形态和充填序列分析,发现南口臼齿状构造形成经历了裂缝形成、裂缝充填和后期破坏再充填等过程.认为臼齿状构造可能是多成因的结果,其中在半固结的条件下由地质事件引起的微裂隙系统可能是臼齿状构造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0.
王冰洁  徐长贵  吴奎  张如才  刘丰 《地球科学》2019,44(9):3088-3100
辽东湾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块状特-超稠油油藏模式极其特殊,具有弧形的外含油边界和波状起伏的油水界面,油水关系复杂,出现了大型的油水倒置现象.通过对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岩石薄片、流体包裹体荧光观察和饱和烃芳烃色-质谱等资料的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油藏模式受储层渗透率分布的影响,研究区在垂向上自下而上河道滞留、心滩和河漫滩三种沉积微相以河道形式依次叠置,呈现出旋回性特征;在河漫滩和心滩顶部,以及多期河道滞留沉积微相叠加形成的厚层粗碎屑段,由于较高泥质含量及粗粒碎屑沉积的影响,发育渗透率相对较差的层段,形成不同规模的“物性分隔层”,成为储层含油性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规律性变化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