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长春都市地域"点-轴"产业圈层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传新  张全  李诚固 《地理科学》2005,25(5):556-560
通过长春市都市地域形成发展的资源支撑系统的分析诊断,系统地论述了长春市都市地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点一轴”圈层化空间结构,科学地提出了长春市都市地域“点一轴”圈层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的具体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2.
长春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长春地磁台从1957年开始进行正规地磁观测至今,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已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周期,这种长期变化是偶极场与非偶极场变化的叠加,以非偶极场变化为主体,并受东亚大陆磁异常场源强度及方向变化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科学合理地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前提是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行充分论证。地源热泵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和浅层地热能评价是以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地源热泵系统特征进行划分。依据长春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长春市区可划分3个地层结构区, 即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以西地区、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及其以东到伊通河西岸台地陡坎地带、伊通河谷地区。建立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共分目标层、亚目标层、指标层3层。亚目标层包含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温,指标层包含含水层厚度等9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地层结构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是Ⅰ区不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Ⅱ区和Ⅲ区均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资源。评价结果对长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格局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婧  李诚固  周国磊  申庆喜  马佐澎 《地理学报》2015,70(12):1939-195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集聚与扩散可以更直接地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中心地的演变特征。本文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城市用地现状图、地形图等数据资源,借助GIS软件,采用核密度、斑块聚合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长春市2003-2013年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增速低于城市建成区的增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特征的圈层差异明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空间结构从“单一化核心+多次级中心”到“多样化核心+多次级中心”,空间格局从“大分散、小集中”到“大集中、小分散”;城市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机制为城市功能空间的整体提升、城市功能空间的互动耦合、土地利用的市场竞争、交通设施与网络的完善、城市规划的引导与调控、城市大事件的快速推动。  相似文献   
115.
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剖析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粒度特征,分别沿南北和东西轴线采集了34件城市近地表灰尘样品,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近地表灰尘颗粒物平均中值粒径和算术平均粒径分别为21.58 μm和24.24 μm,分选极差;以粗粉粒(10.00~80.00 μm)为主,平均约占71.28%,黏粒组(<5.00 μm)和细粉粒组(5.00~10.00 μm)分别约占14.75%和13.05%。频率曲线呈正偏双峰型分布,峰态中等偏窄,与现代尘暴和城市街道灰尘分布特征相一致,反映出其起源的多元性和相对稳定性,表明近地表灰尘沉积仍是风积作用的继续。近地表灰尘颗粒物粒径均小于100.00 μm,极易在外动力条件下再次扬起并悬浮搬运,PM10和PM2.5所占比例分别为27.76%和7.32%,其生态环境效应不应被忽视。粒径分布无显著空间变化,但城市中心区域粒径变化范围小,这可能说明城市边缘区域较中心区域近地表灰尘的起源更具多源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6.
伪满时期长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晓军  李诚固  庞瑞秋  黄馨 《地理学报》2010,65(10):1198-1208
遵循长春城市空间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了伪满之前长春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发现至伪满成立前,长春已经形成了“中-俄-日”三极分化的社会空间结构。伪满成立后,在“国都”城市性质、“消费”经济功能、城市空间扩张、外来移民流入等背景下,长春城市社会空间开始呈现出“中日分化”的总体格局,城市中轴线成为这一格局的空间标识。总体来看,伪满时期长春社会空间已分化为伪满高级官署区、日本人居住区、民族商业区和中国贫困农民居住区等社会区类型,空间结构模型呈现出围绕城市中心形成的同心圆与扇形结构和城市边缘“孤岛”相结合的形态模式。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基础,人口城市化的畸形发展,城市建设的殖民地本质以及“新京”城市规划等是伪满时期长春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7.
21世纪长春市城市供水水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春市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城市,水资源一直是困扰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概述了长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供水水源随着城市需水量增长而变化的历史过程,预测了21世纪前期城市的需水量,提出了解决城市供水水源的方向,对新世纪城市的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规划间的关系、水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水资源分配原则、供水水源投资与经营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利用长春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中尺度加密站观测资料及其他常规天气资料,对2009-2012年6月1日至7月15日东北冷涡影响下长春地区强对流典型个例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平均径向速度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影响下长春地区雷达回波呈块(絮)状,结构密实,层次清晰,回波中心最大可达50dBz以上,而且空间梯度大;强降水(含强雷暴和冰雹)回波强度一般大于40dBz,垂直发展旺盛,回拨顶高一般大于8km,甚至10~12km。生命史一般为几十分钟到3小时。不同强度和结构的雷达回波往往对应不同强度的降水量级。典型的"列车效应"回波变化特征在长春地区每年均有发生。其造成的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在回波移动方向上单站或者多站降水量大,在回波移动路径的垂直方向上降水量水平梯度大。雷达回波图上的"出流边界"特征显著。各要素在多个加密站之间的变化,能很好反映出流边界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出流边界其所触发的新生风暴一般是在出流边界影响之后几个体扫的时间内(一般为2个体扫)达到强盛,这与加密观测10分钟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相一致。东北冷涡影响下,雷达平均径向速度产品中"逆风区"往往表现的范围较小,其位置大致与切变线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19.
《探矿工程》2014,(5):5-5
本刊讯2014年5月20~21日,由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及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极地地球科学与勘探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成功举行。建设工程学院院长孙友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千人教授”Pavel Talalay教授主持了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0.
长春地区开展了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为保证地下水水质安全,以地下水监测数据为依据,建立了该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评价基准,采用熵权属性识别模型进行了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该模型通过评价样本信息确定熵权,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偏差,简单易懂,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