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台里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隶属于燕山元古代沉降带东南缘—山海关古隆起,该区域内发育一条NNE向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观察和显微分析,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初糜棱岩—糜棱岩组成,发育眼球状构造,主要有σ和δ两种类型,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研究发现台里地区的眼球状构造并不都是由单个长石斑晶组成,其主要成因有:一种是先期存在的长英质脉体在后期经受拉长剪切变形和石香肠化作用形成的;另一种是原岩中斑晶受拉长剪切作用形成的。对韧性剪切岩石进行有限应变测量(Fry法、剪应变、运动学涡度),明确了剪切应变类型为拉长型,以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岩石类型为LS构造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中生代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辽西台里地区经受了强烈的伸展变形,因此,韧性剪切带是在张扭性的构造格局中形成。  相似文献   
122.
《河南地质》2014,(8):32-33
7月2日,厅党组发出《关于开展向丁长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学习宣传丁长春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在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丁长春同志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3.
“疫情来了,冲在最前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组织上把我安排到这个岗位,站好这个岗,就是我的责任。在最危险的时刻,最危险的岗位,共产党员就必须为人民担当。”介长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介长春,197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鹤壁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在全市抗疫工作中,积极报名参加市直机关先锋队,一直奋战在鹤壁高铁东站卡点。  相似文献   
124.
长春市南湖富营养化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长春市南湖水质参数和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建立两者间的一元回归模型;同时利用日本学者相崎守弘等人提出的修正营养状态指数(TSIM)模型,分别针对水质参数实验室数据和高光谱数据,对长春市南湖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和监测.结果表明:1)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和评价,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相对于传统监测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2)用实验室数据得出的TSIM修正营养状态指数,各点数据起伏比较大,而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模拟营养状态指数相对平缓,这表明监测模型对各点数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同化,相对缩小了同期各点数据和异期同点数据之间的差异,这与实验室化学分析数据监测结果相比是一个不足之处;3)长春市南湖水体呈现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南湖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5.
长春-延吉缝合带:性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延吉缝合带(或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是由佳木斯-兴凯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俯冲拼贴形成的增生杂岩带。该缝合带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西段吉林-红旗岭、中段桦甸-两江和东段华集岭-开山屯组成。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以延边地区发育的开山屯混杂岩为代表,自西向东包括石头口门-烟囱山高压红帘石片岩,以及原定为"呼兰群"、"色洛河群"、"青龙村群"等一系列沿着缝合带分布的构造杂岩等,它们均发育"基质包裹外来岩块(block-in-matrix)"的混杂岩结构,并在吉林东部石头口门、烟囱山和延边开山屯等地区发现高压矿物组合,因此,这些杂岩应代表了佳木斯-兴凯地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拼贴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原岩年龄大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小峰期240~250Ma),并被时代为~220Ma的晚三叠世大酱缸组磨拉石层序不整合覆盖,这一直接证据与近期发表的年代学证据一致,共同证明了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就位时代为中三叠世(220~240Ma),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或更早。区域构造分析显示,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不是天山-北山-西拉木伦河-长春断裂带的东延部分,而是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分布的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的南部组成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早侏罗世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过程中,佳木斯-兴凯地块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过程。因此,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记录了古亚洲构造域的结束和太平洋俯冲开始的关键时期,为两大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关键性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26.
松辽盆地北部长春岭背斜带油气成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油气来源,油藏、气藏形成时期先后等问题仍存在分歧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球化学、构造、沉积、油气分布等方面出发并结合热史、生烃史,探讨松辽盆地北部长春岭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认为:长春岭背斜带原油主要来源于王府凹陷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段烃源岩,气源主要为两侧断陷深层煤系地层;天然气大约...  相似文献   
127.
研究目的】为查明长春新区地下水特征及演化,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研究方法】本文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分析软件、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通过对长春新区的地质条件、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因的分析,得出系列结果。【研究结果长春新区地下水的硬度较高且矿化度较大,HCO3在地下水的离子中占据主导,Ca2+、Cl-、O42-、Na+在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较高;pH、H2SiO3、Sr、TDS、Mg2+、HCO3的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地下水离子以HCO3和Ca2+为主;Na+和K+同时来自岩盐和硅酸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区内地下水质量可分为四级,其中Ⅴ类水未评出。【结论】总体来看,Ⅰ类水占7.50%,Ⅱ类水占32.10%,Ⅲ类水占20.80%,Ⅳ类水占39.60%。较好以上地下水占60.4%,总体情况较好。创新点:研究了国家级新区的地下水化学、成因和演化,得出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有效支撑区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