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时空分布格局,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基本呈现以上海、南京、武汉等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外逐步降低的“中心-外围”的分布格局。2)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土地市场化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的直接效应和负的溢出效应;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则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均不明显。3)不同影响因素对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2.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 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长江口扁担沙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浅滩不仅为人类提供宝贵湿地资源,而且是调控河势演变的重要因素。研究河口浅滩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对航道整治、湿地生态开发及岸堤防护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最近150多年的长江口历史海图资料、实测水深与水文泥沙数据,分析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浅滩—扁担沙动力地貌演变格局及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 1860?2016年期间,扁担沙反复历经淤积?冲刷?淤积,浅滩由最初水下阴滩发育出露而形成纺锤状沙体,随后演变为细长扁担状,沙尾切滩成爪状沙体,下扁担沙则伴随爪状缝隙被不断填充而淤长;(2)自1954年洪水到目前,扁担沙?2 m、?5 m等深线包络的面积与体积整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8 km2/a和0.81 km2/a,体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06 m3/a和5×106 m3/a;扁担沙浅滩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不同,其中1998年出现大幅度冲刷,平均冲刷厚度达到1.4 m;(3)扁担沙体积变化和长江入海泥沙的增减无直接联系,但与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4)白茆沙“南强北弱”的河势、南北港分流工程以及东风西沙水库的建立导致扁担沙向北推移。  相似文献   
104.
长江沿江地区化工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研究》2019,38(4):884-897
基于企业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长江沿江地区2000—2013年化工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和江苏沿江地区;中上游部分地区化工产业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由3个主要热点区发展到20余个不同规模大小的分布热点,成为化工产业新兴“增长极”;城市主城区化工产业减少而远郊区县增加,分布热点变化也反映了化工产业“郊区化”“园区化”的过程;相对低端基础的行业呈现集聚趋势,其中肥料业集聚明显;相对高端精细的行业呈现扩散趋势,其中合成材料业分散化明显;地区化工产业增长受到环境规制、外商投资、交通区位等因素显著影响,外商投资和交通区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呈现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黄沁昕 《地理教学》2019,(5):I0002-I0002
【仙女山的雪】重庆仙女山,最高峰2033米,有着10万亩的高山草原。与热气腾腾、火锅飘香的重庆市区不同,冬季的仙女山是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长江索道】长江索道是重庆独特的城市名片,是万里长江的第一条空中走廊,也是山城人民的空中公交。坐上索道,4分钟时间,索道就能让人们从高楼林立之间穿江而过,感受山城的魔幻立体。  相似文献   
106.
《地图》2019,(1):36-4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着眼全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7.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作为河口海岸重要子系统的三角洲正在发生快速变化。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东海交汇处,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对邻近区域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全球变暖、海面上升和强烈人类活动引发了三角洲系统状态转换,因此以往基于恒定系统状态而获得的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认识已不能满足未来需求,迫切需要对未来海面变化、极端事件、流域与河口工程影响下的三角洲物质循环条件、物理过程、地貌冲淤演化、源-汇格局调整等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三角洲系统行为、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能力建设中,应重视从海面到海底的综合立体观测系统的发展,以获取关键数据;基于三角洲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三角洲本征态和衍生态的谱系理论。未来需针对系统状态转换而调整原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便保护自然资源、重建生态系统,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绘长江三角洲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08.
从世界上排名前15名的船公司对近20年来下水的船型进行分析后预测,到2010年,每船5600TEU以上,吃水14m的船型将达到55%~60%,到2020年将达到65%~70%。以目前航道水深为12.5m的美国纽约港为例,由于不能满足第五代集装箱船满载进出,其业务纷纷向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分流。  相似文献   
109.
根据1998年和2000年东海北部的营养盐调查资料和相应的历史资料,以及同期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向以及它对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硅酸盐分布规律和虾类生物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冲淡水转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类,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动界限由123°E,30.3°N到127.3°E,33°N的直线和由123°E,31.8°N到127.3°E,34.5°N的直线所围的区域。长江冲淡水给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提供了大量的硅酸盐,对提高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提高了生物量。最后,用该海区虾类的分布密度证实了由该水团所做出的对生物量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0.
1 IntroductionSamples of medusae collected from 37 stations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 28°0. 00′~32°19.60′N,121°6.52′~124°0.00′E) during14 ~16 June 2003,Altogether,164 qualitative andquantitative samples of the plankton are analyzed,and 49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