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李乐  陈棋福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308-4326
发生在同一断层部位上0.5~4.0 级的重复地震(也称重复微震)是研究断裂带深部变形的天然(有力)工具.本文系统汇集了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识别出的 76 组重复地震研究结果,构建了川滇地区重复地震的时空分布图像和断裂带深部变形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江—宁蒗断裂带在脆韧转换带约23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4.3~5.4 mm·a-1 ,小江断裂带3.0~12.3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 1.6~10.1 mm·a-1 ,红河断裂带北段在 6.0~13.4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2.3~10.0 mm·a-1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 3.0~18.7 km深处的滑动速率为 3.0~10.2 mm·a-1 ,龙门山断裂带在4.0~17.3 km的汶川 8.0级地震孕育深处的滑动速率为 3.5~9.6 mm·a-1 ,龙门山断裂带南端3.6~18.7 km处滑动速率为 5.8~10.2 mm·a-1 .综合分析认为:川滇地区主要边界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较为一致,揭示了川滇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整体协同变形的特征.由重复微震与深部滑动速率变化构建了孕震深处的变形模式,即重复微震与断裂带局部闭锁段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强震前孕震闭锁区存在明显的深浅部构造形变差异,震前存在的深部加速变形过程可能是断层亚失稳阶段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52.
刘志娥  唐延柯  盖宁 《天文学报》2008,49(2):159-167
最近在红巨星∈ Ophiuchi(G9.5Ⅲ)中观测到了类太阳振动.大频率间隔为4.8μHz,并证实了∈ Ophiuchi中存在非径向振动模.依据∈ Ophiuchi红巨星观测到的振动频率数据和它在赫罗图中的位置,采用恒星演化计算与恒星振动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 Ophiuchi红巨星的质量、金属丰度、年龄、半径进行了初步的限制.  相似文献   
53.
不准确!严格说,一天是24小时,而。地球自转一圈则是23小时56分4秒(忽略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等因素),它们并不相等。“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即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等于遥远(因而在天空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恒星两次经过上中天时的时间间隔(在同一地点观测)。而我们平常所用的公历中的一天(即24小时)是基于太阳的视运动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54.
详细论述了时间间隔计数器和事件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了云南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现有测时设备的性能,以及进行了信号周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信号边沿较好时,事件计时器OTL100P的标准偏差优于时间间隔计数器SR620.OTL100P具有直接测量事件发生时刻的特点和高测量精度的优势,能满足云南天文台将来多脉冲激光测卫、测月对测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DDM波形是GNSS-R技术用于反演地球物理参量的基本观测量,其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GNSS-R的理论研究及项目工程参数设计。利用GREEPS仿真软件分析了时延间隔与多普勒间隔对DDM波形仿真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得到了用于获取可靠DDM仿真波形的时延与多普勒间隔参数。研究表明,时延和多普勒间隔越小,DDM仿真波形与理论波形吻合度越高;当时延间隔取1/16个GPS L1 C/A码元、多普勒间隔取50 Hz时,DDM仿真波形与理论波形几乎完全吻合,二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99;时延间隔对DDM仿真波形峰值位置的影响远大于对峰值信噪比的影响;而多普勒间隔对DDM仿真波形峰值位置与信噪比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56.
任洁  韩峰 《全球定位系统》2019,44(5):111-116
实时动态(RTK)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既有轨道勘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传统水准测量效率低且由于高程误差,GPS-RTK尚不能替代传统水准测量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二次曲面拟合模型,研究不同间隔控制点条件下的高程拟合精度. 为此,在试验现场分别获取同点位系列的内外轨RTK及水准测量高程数据,分析了基于RTK的轨面GPS高程测量数据应用可行性及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在引入一定控制点条件下,在500 m间隔内采用自动化二次曲面模型拟合后得到的GPS高程数据可较好地满足既有线勘测要求.   相似文献   
57.
聚能爆破在石材切割应用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荣生 《现代地质》1998,12(1):138-142
摘 要 简单分析了聚能爆破装药在孔内爆破的力学效应‚阐明了聚能爆破对岩石定向破裂 的控制机理。在聚能爆破切割石材过程中‚聚能射流起到前期切割出定向裂缝的作用‚石材 的最终开裂由后期爆破产生的气体的准静态胀楔作用来完成。通过提高炸药爆速、增大装药 密度等方法可以提高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射流的能量和改善聚能爆破切割石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四川强震活动的时间间隔初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四个鲤鱼种群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7±0.00200,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低.黑龙江野鲤种群...  相似文献   
60.
惠春  潘华  郭星  李金臣  郎从 《地震学报》2018,40(2):241-253
在我国大陆广泛搜集到的45个地震序列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出不同样本量地震序列的变异系数值,然后与其对应的断层源参数作相关性分析,并对具有不同样本量地震序列中的变异系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计算得到一个通用的变异系数值(αc=0.3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值与断层的长度和滑移速率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通用变异系数值(αc=0.37)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αc进行一倍标准差运算得到3个变异系数值(0.21,0.37,0.53),分别适用于特征性具有明显差异的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