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起 《地学前缘》1999,6(Z1):1-8
中国煤变质具有多阶段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的特点;部分中国煤经历过3个变质演化阶段: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第1演化阶段。以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为特征的第2演化阶段和以奠定煤变质格局为主的第3演化阶段。除煤的深成变质普遍存在外,区域岩浆热变质为另一种中国煤的主要变质模型;多热源叠加变质是中国大多数中、高煤级煤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影响最显著;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第2演化阶段;文中归纳出5种叠加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942.
浙江武义金银-茧石矿床,属燕山晚-末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期构造活动的多期次脉动特征,导致了成矿的多期,多阶段性的演变特征与规律。这一新类型金(银)矿的发现与研究,对指导金(银)-萤石矿床的找矿实践和破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关于煤成油形成演化阶段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江 《地质论评》1999,45(4):394-401
煤成油形成演化阶段问题是关系到煤系地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综合研究提出了煤成油的形成演化阶段与模式,并就低成熟阶段后期可溶有机质的热缩聚作用,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油形成阶段,轻质油形成机理及第三纪煤系地层低熟油形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4.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扩张率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重涛  叶洪 《地质科学》1999,34(1):29-39
东海陆架盆地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大陆地壳之上的边缘海盆地。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初始沉降)和坳陷(热控沉降)两个阶段。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反射剖面资料,通过钻井古地层剥蚀量和剥蚀时间的恢复,应用Mckenzie(1978)的均一拉伸模式和Sclater(1985)的双层拉伸模式对陆架盆地,主要是浙东坳陷的西湖凹陷进行了基底沉降和地壳岩石圈扩张率的定量估算。计算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沉降速率早期较快,后期变慢。西湖凹陷新生代以来地壳岩石圈扩张率,在凹陷北部(D800测线)为40%-50%,中部(D688测线)为100%-140%,南部(G455测线)为60%-120%。  相似文献   
945.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6.
韩发  李振清 《地学前缘》2007,14(2):173-181
以大厂锡-多金属矿床、Lewisian片麻岩为例,讨论了成矿/成岩过程中铅的三阶段演化轨迹。在206Pb/204Pb对207Pb/204Pb图解上,大厂硫化物铅的数据点构成了Pb-Pb等时线,该等时线给出了1.508Ga的矿化源岩年龄,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基底岩石——四堡群。四堡群本身又可能来自太古宙(2.86Ga)老陆壳,故大厂硫化物中的痕量铅应该具有三阶段的演化史。用三阶段铅演化模式解释大厂硫化物铅同位素资料,结果表明,太古宙老陆壳从上地幔源区分离出来时,其μ2=11.93,大厂矿床矿化源岩的μ3=9.76。不同变质程度的Lewisian杂岩全岩铅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北部区角闪岩相片麻岩具有两阶段的演化史,中心区麻粒岩相片麻岩具有三阶段的演化史。北部区片麻岩两阶段Pb-Pb等时线给出了2.951Ga的成岩年龄,其μ1=7.81。中心区片麻岩三阶段Pb-Pb等时线给出了2.68Ga的变质年龄,其火成源岩的μ2=3.51。在解释异常铅等时线时,对其演化阶段级次的判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直接涉及不同演化阶段U-Pb体系μ值的计算。资料证明,如果把三次等时线当作二次等时线加以解释,则会导致一系列错误结论的产生。在一般情况下,用三阶段铅演化模式解释某组铅同位素资料时,只是假设第二阶段U-Pb体系是处于封闭状态的,但无任何直接证据。Lewisian北部区片麻岩两阶段铅演化体系与中心区片麻岩三阶段铅演化体系共存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947.
加快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科学揭示城镇化演进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依据Northam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基于Logistic模型,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对城镇化发展三阶段的特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2020、2030、2040、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57.52%、65.09%、70.53%、74.16%。(2)城镇化发展速度极值点出现在2002~2003年,极值点处发展速度为1.068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为40%左右,加速度两个极值点分别出现在1978年、2028年前后,两极值点城镇化发展速度均为0.712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6.90%、63.09%。(3)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起始时间点为改革开放初,持续时长为49.32 a,2028年前后发展速度将趋于平缓,加速发展期内年平均时速为0.94个百分点·a-1,由此得到的启示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尚存较大空间,未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契合城镇化演进规律;适度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发展速度以1个百分点·a-1为宜;既要重视城镇化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层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8.
山西省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宜程  申玉铭  邱灵 《地理研究》2013,32(7):1231-1242
基于对山西省晋城市城市空间演化的分析,采用空间相互作用中的潜能公式方法,研究城市规模的边际效益,对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阶段进行判定,得出以下结论:① 晋城市空间增长方式以内聚为主的蔓延式增长,经济增长趋缓,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中心区发展动力不足,经济效率下降;② 晋城市空间演化处于一个较为稳定时期,短时期内不会出现阶段性演化,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其团块状形态;③ 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应采取“精明增长”模式;④ 针对晋城市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途径有划定城市增长区、填充式开发与在开发和协调城市组团分工。  相似文献   
949.
边瑞康  张金川 《地学前缘》2013,20(3):254-259
针对页岩气吸附加游离的成藏方式对其成藏动力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特定的储集物性条件与相应的气源压力相匹配时,页岩气藏中游离气具有与根缘气或常规储层气相似的作用力类型,包括生烃膨胀力、连续气柱顶界静水柱压力、连续气柱底界静水柱压力、连续气柱重力、毛细管压力和动水头压力等,而造成气体分子在有机质颗粒及岩石矿物表面进行吸附与游离相态转换的作用力类型则为吸附作用力和解吸作用力。天然气动力类型存在运移动力与成藏动力的区别,页岩气作为源储一体的聚集模式,其运移动力和成藏动力具有方向相反特点。根据页岩热演化程度、生气强度、构造条件、物性条件等,将页岩气成藏划分为4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成藏动力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据此建立了成藏(运移)动力平衡方程,并采用权重系数赋值方法建立了页岩气成藏(运移)动力平衡方程通式。  相似文献   
950.
气温和亚洲季风降水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进退,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年代的研究能够为认识季风影响过渡带的冰期气候特征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该地区末次冰期时代及其南北坡是否存在差异仍不确定.本文采用10Be暴露测年方法,对青藏高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北坡的爬玉王山谷谷口两道冰碛垄的年代进行测定,确认内侧冰碛垄为末次冰盛期产物,年代为(18.0±1.7)~(30.6±2.8)ka(n=10).外侧冰碛垄时代为(18.0±1.6)~(39.9±3.7)ka(n=5),可能对应MIS3阶段或更早的冰进.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坡10Be暴露年代对比表明,念青唐古拉山西段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冰进可能发生在MIS3阶段,与全球降温不同步,具有异时性,但在区域内则具有同时性,可能响应北半球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