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树  董彦芳  洪顺英  刘泰 《地震》2018,38(3):81-91
本文针对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发生的地震, 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对3种不同观测模式的升、 降轨数据进行处理, 提取了多视线向的同震形变场; 根据不同模式的LOS向形变量, 构建形变分解模型, 将其分解为垂直向形变量和沿断层走向形变量; 结合同震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 采用单断层模型, 利用梯度下降法(SDM), 以Multi-LOS向形变进行约束, 反演了阿克陶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升、 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在发震断层两侧具有不同的形变特征, 发震断层走向近EW向; LOS向形变量分解表明, 此次地震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 滑动分布反演的形变残差介于0~5 cm之间, 发震断层的滑动量主要位于2~16 km深部, 最大滑动量可达1.02 m, 位于断层面深部5.83 km处, 最大滑动量处的滑动角为185.24°; 平均滑动角为181.32°, 平均滑动量为0.12 m; 滑动分布反演也证明该地震为右旋走滑破裂事件, 与LOS向形变分解结果一致; 当剪切模量μ=3.2 GPa时, 反演得到的地震矩震级约MW6.6。  相似文献   
12.
帕米尔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晚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不断地挤压汇聚,其构造运动是欧亚大陆最强烈的地区。高原腹地发育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包括近SN向的塔什库尔干正断层所处的帕米尔中部现代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以EW向水平拉张为主。2016年11月25日发生的阿克陶MS 6.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层分支的NWW向木吉盆地北缘断层,其具有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地震在震中附近产生同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1km,呈近SN-NNE向水平拉伸,发育近EW—NWW向的张裂缝,为地震破裂的产物,张裂缝的最大水平拉伸位移量和最大垂直位移量分别为46cm和16cm。地表破裂带中的NE和NW向张剪裂缝只是连接贯通这些雁列的张裂缝,其水平相对位移量取决于张裂缝的水平拉伸量和张裂缝之间的几何关系。地表形变带表现的拉张性质与帕米尔高原腹地区域现代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为垂直向基本一致,可能与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上地壳拉伸有关。而地表形变带呈近SN向水平拉张,与区域近EW向拉张应力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木吉盆地北缘右旋走滑正断层阶区局部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1月25日在我国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S6.7地震(阿克陶MS6.7地震).我们收集国内外地震资料,对主震及4级以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对434次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主震震源过程进行了反演确定和复杂性分析,并基于反演确定的有限动态源模型估计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一个近乎东西向展布的小型盆地内,很可能由一条新断层或隐伏断层的活动所致.发震断层近乎直立,近东西向展布,总体上表现为右旋走滑.破裂首先向西扩展,紧接着向东,随后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扩展,然后西侧破裂首先停止,东侧破裂继续,最后破裂在东侧停止,整个过程持续~20 s,释放地震矩1.08×1019N·m,相当于MW6.6.破裂过程最终形成两个位错高值区,分别位于初始破裂点的东西两侧,西侧高值区规模较小,东侧区规模较大.根据烈度估计,烈度椭圆长轴方向与主震破裂方向以及余震展布方向一致,最大烈度约为IX度,主要集中在震中以东很小的区域,VIII度区呈纺锤形,分布于震中东西两侧,V至VII度区呈椭圆形,总体上东侧烈度大于西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