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6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27,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22.
为了分析南海共轭大陆边缘的地壳结构,在收集南海地区多次海底地震仪探测、海陆地震联测以及重、磁探测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南海北部陆缘3条由东向西横贯海陆的深部地壳结构剖面图,并以中地壳低速层和下地壳高速体的分布特征为基础,推测滨海断裂带可能为华南正常陆壳与南海减薄陆壳的分界断裂;以地壳减薄程度和下地壳高速层的尖灭...  相似文献   
123.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阿克塔什塔格杂岩,主要由米兰岩群、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各类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其中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发育塑性流变褶皱和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具有强烈的混合岩化,并遭受后期的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米兰岩群中的长英质片麻岩和TTG岩系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 567±32)Ma和(2 592±15)Ma,二者普遍低Si高Al、富Na贫K、富Sr贫Mg、富集LILE和LREE,亏损HSFE和HREE、轻重稀土分馏强烈、Eu异常不明显,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环境,为岛弧玄武岩俯冲至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指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老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水平增生。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年代格架问题,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24.
对新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具有低的Mg#值(Mg#=Mg/(Mg+Fe)×100)。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有轻微的轻稀土富集, 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Ni、Co、Cr与MgO呈正相关, 微量元素多元素标准化图解中, 普遍具有Nb、Ta的负异常, 部分样品具有Ti的负异常。在Th/Yb-Ta/Yb和Th/Hf-Ta/Hf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 分别落入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和大陆拉张(或初始裂谷)环境, 结合本区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以及与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其它地区玄武岩的对比, 认为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可能形成于紧邻北阿尔金地区古洋盆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25.
刘福来  薛怀民 《岩石学报》2007,23(11):2737-2756
如何建立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深俯冲-超高压-快速折返过程连续而完整的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变质锆石是否记录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年代学信息和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的准确归属,是目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前人同位素年代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采用锆石中矿物包体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测试、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成因分析以及SHRIMP U-Pb定年等综合研究手段,确定苏鲁-大别地体榴辉岩及其强退变质围岩在深俯冲-构造折返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Ⅰ)、超高压峰期变质(Ⅱ)、构造折返初期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Ⅲ)和构造折返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Ⅳ)。研究发现,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在早三叠纪(246~244Ma)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约65km的深处。发生了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42~693℃,P=1.7~2.02GPa。这些高压石英榴辉岩相岩石在中-新三叠纪继续向下俯冲,在235~225Ma期间,俯冲的深度至少达到了170km的地幔深处,并发生了峰期柯石英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722~866℃,P>5.5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自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到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的俯冲速率为7.0km/Myr。这些超高压岩石在219~216Ma期间,发生了第一次构造抬升至75km的深处,并经历了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退变质温压条件为T=730~780℃,P=1.7~2.6GPa。这些退变质岩石在212~205Ma期间,又经历了第二次抬升至25km中-下地壳深处,并叠加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该阶段变质温压条件为T=610~710℃,P=0.7~1.2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两次构造抬升的速率大致相同,为5.6km/Myr。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苏鲁-大别榴辉岩及其强退变质岩石深俯冲过程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超高压峰期变质、构造折返过程石英榴辉岩相-角闪岩相退变质连续而完整的变质演化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而且对于重新建立苏鲁-大别巨量陆壳物质快速超深俯冲-快速折返的动力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6.
论青藏高原及邻区板片构造的一个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论述了板块学说提出的过程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疑问,特别是该学说将Holmes(1948)的地幔热对流说作为驱使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而后又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根据区域地质、蛇绿岩和地质构造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地震测深研究的成果,详细地论证了本区不存在有大洋中脊扩张成为大洋盆地的新大洋和大洋板块简单的B型俯冲模式,但存在有海底扩张的陆间海和海洋地壳板片(蛇绿岩构造岩片)的仰冲以及大陆岩石圈板片复杂的A型俯冲新模式.新模式不是以地幔对流运动,而是以扩张分离A型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板片与软流圈之间的水平剪切相对运动机制作为它的躯动力.  相似文献   
127.
128.
云开元古宙陆壳基底年代格架及华南前震旦纪构造演化初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Sm-Nd法、Rb-Sr法和电子探针U-Th-Pb法分别测定了云开地区基底花岗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中颗粒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的CHIME年龄,结合现有资料分析,建立了云开陆壳基底形成、演化的年代学格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高州杂岩具岛弧杂岩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华南前震旦纪多阶段构造演化特征。提出早前寒武纪时即存在华南古大陆以及在Rodinia超大陆中,华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相连,并分别位于劳仑古陆西北缘和澳大利亚古陆东南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9.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i)本区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和少数可能为辉长岩,并且大多数可能属于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为扬子陆壳(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少数可能属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的古洋壳残片;(ii)本区榴辉岩大多具有Nb正异常、K负异常等,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可能性;(iii)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含榴辉岩和变质橄榄岩的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其中除含有扬子俯冲陆壳外,还混有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30.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西昆仑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自北向南大致包括:(i)塔里木地块西南构造域, (ii)库地北岩浆弧,(iii)库地混杂带,(iv)库地微陆块,(v)主剪切带,(vi)峡南桥钙 碱性岩浆杂岩带,(vii)麻扎-康西瓦混杂带-增生楔,(viii)甜水海前陆褶皱冲断带等组成 部分.其中大地构造相(I)-(v)记录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向北消减,欧 亚大陆向南增生的历史,而大地构造相(vi)-(viii)记录了羌塘地块北部被动陆缘沉积 大地构造演化、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消减以及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拼贴并最终焊合的历史.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存在复杂的多岛海-增生弧 造山作用.这种复杂的多岛增生作用是欧亚大陆向南增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