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513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91.
丁望 《江苏地质》2021,45(4):366-374
近年来,深海大洋钻探已证实在洋陆俯冲带的浅部,板块边界断裂高度集中在特征性岩层中,然而对于这种断裂高度集中化现象是否发生在俯冲带深部仍然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日本中部侏罗纪燧石-碎屑岩杂岩体中一个露头宽度约50 m的断裂带进行了调查。该断裂带沿古俯冲带深部的板块边界延伸而出的逆冲断层发育,断裂带中的剪切变形集中在数层黑色有机质黏土岩中,表现为沿交织鳞片状叶理的分散剪切,剪切方向分为左行走滑和逆冲走滑,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中的滑动分异或左行斜俯冲过程。体现滑动集中化的拆离面切割了黑色有机质黏土岩层,拆离面表现为左行滑动。利用碳物质拉曼光谱测量了拆离面上及黑色有机质黏土岩层中的碳物质。结果表明,相对于黑色有机质黏土岩,拆离面中的碳物质具有更高的成熟度,表明在左行滑动过程中产生了快速的摩擦升温。野外观测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古断裂带记录的俯冲带深部板块边界断裂高度集中在黑色有机质黏土岩层中,发育于其中的拆离面的左行剪切可能产生于深部地震性滑动。  相似文献   
592.
本文立足于东天山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研究,在充分整理和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取典型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尝试应用成矿系列的理论来认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动力学演化规律,以内生金属矿床时空分布样式作为大地构造环境的标志和限定;本文主要以东天山地区的内生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亚系列。按照时代顺序,对于每一个成矿系列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时空分布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述;基于对成矿系列的分析研究,进而探讨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规律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古生代俯冲-增生和中生代后碰撞演化导致了该地区独居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指出东天山作为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经历了完整的俯冲-增生、碰撞造山和后碰撞的演化阶段,而每一个构造演化阶段都伴随有一套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  相似文献   
593.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594.
北山造山带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增生构造过程的关键区域之一。北山中部变质杂岩及相关侵入岩经历了复杂变质变形作用,是解剖北山增生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在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显微构造变形和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厘定北山中部相关岩石的变质变形时限。北山中部岩石普遍经历了韧性剪切变形。4个样品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323.1±3.6Ma、296.0±3.7Ma、261.2±3.1Ma和209.2±4.0Ma,具有自北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特征。结合区域上岩石大地构造单元的展布特征,这些年龄反映了北山中部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洋壳(牛圈子洋盆)向北俯冲、造山带往南增生的过程。北山最晚的增生造山事件可能延续到三叠纪。  相似文献   
595.
大洋板块地层(OPS)简介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益民  张越 《地质通报》2018,37(4):523-531
大洋板块地层(Ocean Plate Stratigraphy)是由日本地质学家Isozaki在1990年首先提出来的,基本含义是大洋板块在从洋中脊到海沟俯冲带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构造-沉积地层。近年来,关于大洋板块地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丰富了大洋板块地层的内涵。本文着重介绍大洋板块地层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形成环境及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大洋板块地层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建议在造山带地质研究中采用"俯冲增生杂岩"取代"大洋板块地层"。因为在成因上,地层并不等同于杂岩。  相似文献   
596.
西天山特克斯北中酸性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志敏  赵振华  熊小林 《岩石学报》2012,28(7):2145-2157
新疆西天山特克斯县城北部伊特公路沿线和库勒萨依出露大量中酸性火成岩,伊特公路沿线为石英钠长斑岩,库勒萨依为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前者为典型的岛(陆)弧带火成岩,而后者具有埃达克岩的成分特征,两者均为古亚洲洋壳在俯冲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早先俯冲的较冷洋壳板片在深处脱水诱发上覆地幔楔熔融,熔体上升并经历壳幔相互作用等过程引发伊特公路一带弧岩浆活动; 由于洋壳持续俯冲,后来新形成的靠近洋脊的年轻板片由于高热在较浅处直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浆,并上侵至库勒萨依一带。库勒萨依斑岩体SIMS锆石 U-Pb年龄为342.5±2.3Ma,属于早石炭世。两组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亚洲洋(南天山洋)在早石炭世还未完全闭合,洋壳向北的持续俯冲过程造成伊犁-中天山板块南缘广泛的岩浆活动,此时西天山陆壳增生方式主要为侧向增生,增生物质主要为洋壳板片(埃达克岩)和洋壳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成分。  相似文献   
597.
永庆林场一十八站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在岩体中零星出露。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Th/U比值(0.23~1.35),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为443.5~447.5Ma,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而非前人所划分为的新元古代。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的εHf(t)值分别为一1.1~+2.4和一0.4~+3.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1.5Ga。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已有的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笔者认为额尔古纳地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模式年龄,其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一新元古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兴安地块地壳增生发生在新元古代一显生宙,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98.
加拿大岩石圈探测计划LITHOPROBE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种探测方法, 综合研究了加拿大地表至岩石圈地幔的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 对北美最大太古代Superior Province克拉通的形成及增生研究堪称经典。2 720—2 680 Ma, Superior Province西部、中部和南部各原始地体及介于其间的晚太古代洋壳通过连续增生和碰撞拼贴为一体, 使得各地体原始排列方向及边界平移断层原始走向皆为近东西向。以3.0 Ga North Caribou地体为核心, 北侧Hudson Bay地体于2 720 Ma与其发生碰撞, 南部Winnipeg River地体于2 720—2 700 Ma与其碰撞并在English River盆地形成同造山期浊积岩; 往南, 相对年轻的Wabigoon 地体于2 710—2 700 Ma与Winnipeg River地体拼接, 更南侧的Wawa-Abitibi地体又拼贴于Wabigoon地体之上, 并在Quetico盆地形成同造山浊积岩和杂砂岩; 最南侧的Minnesota River Valley地体于2 680 Ma与其北侧地体拼接为一体, 先前洋壳俯冲于碰撞边界之下; 2 730—2 680 Ma, 在Superior Province东北部部发生了多期变形变质和增生活动, 形成该区北西走向造山带, 在Quebec中部地区形成巨大的马蹄形山系。Superior Province西部CWS和中部AG岩石圈地震剖面显示, 主要的地壳和地幔岩石圈俯冲带都向北缓倾; 以Timiskaming型砾岩沉积, 碱性岩浆岩发育, 壳源花岗岩侵位, 区域变质作用, 热液循环, 金矿脉定位以及造山后冷却诸多地质活动为特征, 2 680—2 600 Ma Superior Province发生克拉通化, 表明该时期Superior Province存在一个稳定的热扩散地幔隆起带。2 000 km规模原始地块和洋壳的增生及与之相伴的地块推覆和叠置, 揭示Superior Province各地体新太古代的拼合是一个似板块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99.
中天山干沟一带花岗岩广泛分布,前人对北部的眼球状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其侵位年龄分别为428 Ma和361~368 Ma,笔者对干沟南部的晚石炭世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其侵位年龄为(301.2±1.0)Ma。干沟晚石炭世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σ值为2.6~3.22,显示钙碱性与碱性过渡的特点,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K、Th、La及高场强元素Zr和Hf,亏损Ba、Sr、Nb、Ta、P和Ti,显示I型花岗岩及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与干沟北部较老的花岗岩相比,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较低的(87Sr/86Sr)i(0.704771~0.705451)及较高的εNd(t)(2.14~2.51),显示后造山阶段有较多的新的亏损地幔源区物质的加入。文章认为晚石炭世花岗岩的形成同后造山阶段幔源岩浆底侵有关,同时其形成为该区显生宙存在地壳垂向增生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00.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雁山岩体与上覆百足山组(K1b)呈不整合接触。对大雁山花岗闪长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其谐和年龄为230.3±3.1 Ma(MSWD=3.1),表明大雁山岩体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Al2O3含量为13.72%~14.35%,A/CNK为1.08~1.26,Rb/Sr为3.27~6.24,微量元素组成与南岭印支期花岗岩较为相似,为典型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研究认为,大雁山岩体形成于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拼合过程中的同碰撞构造环境,其成岩作用与碰撞过程中的加厚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