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1365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包括三个陆相层序,它们在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C、O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均呈现旋回性变化规律,据此,亦可作为划分和识别陆相层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建立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①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模式;②体系域模式;③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其中,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包括岩相格架模式及年代框架模式两个内容.研究结果显示,断陷湖盆陡坡带可识别出Ⅰ型和Ⅱ型两类陆相层序;一个完整的Ⅰ型陆相层序从下往上发育LST、TST、HST及RST四个体系域,共五个界面,除顶、底界面归属层序界面之外,其它三个界面皆为体系域界面;而Ⅱ型陆相层序缺失LST.无论何种体系域,其沉积体的几何形状均为楔状体,且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横向配置呈现规律性变化.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沉积充填史及其沉积层序时空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3.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玉峰  陈树民 《沉积学报》1999,17(3):422-429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活动,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和基底的沉降速度是形成不同类型层序的主要原因。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由于形成时所经历的构造背景不同,因此形成的层序特征也不同,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构成和规模也不同。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乌北地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并指出油气在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中的赋集规律,认为快速断坳层序和同生断坳层序能形成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994.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吕晓光  赵翰卿 《沉积学报》1999,17(4):572-577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相似文献   
995.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5  
吴胜和  王仲林 《沉积学报》1999,17(2):252-257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结构分析、成岩非均质分析、断层封闭性分析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屏障的分布,第二层位通过储层质量评价确定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差异。据此思路,对工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进行了  相似文献   
996.
廖群安  王京名 《岩石学报》1999,15(1):116-123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人们对陆相溢流玄武岩区(CFBPs)的成因与演变的许多情况仍然不熟悉并且有争论。对CFBP的定义,以及与其他现象,如大陆裂陷、热点转移和大规模物种灭绝的成因关系,通常视地质年代学而定。中大西洋岩浆区(CAMP)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与泛大陆的裂离和中大西洋的形成有关,CAMP的拉斑玄武岩质岩墙、岩床和熔岩流在北美、南美、非洲和欧洲都有分布。虽然对CAMP的组分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只是通过现代高精度地质年代学分析,才将其岩浆活动与单个短暂岩浆幕对应起来。40Ar/39 Ar和U/Pb资料允许对200±…  相似文献   
998.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演化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在黄县盆地进行高频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演化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动力学模拟及充填演倾分析,认为黄倒盆地的充填演化过程受两期裂陷作用的控制。第Ⅰ裂陷期以盆地有间歇的快速沉降为特征;第Ⅱ裂陷期表现为盆地的持续缓慢沉降。这两期裂陷作用控制着层序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999.
都日木断陷是二连盆地中一个中新生代单断型凹陷 ,其地表景观为腾格尔沙漠的一部分。根据地面高精度磁力测量结果 ,结合地质背景资料 ,弄清了该断陷基底起伏变化形态 ,推断了主要断裂及其发育特征 ,预测了三个局部构造及其基底顶面埋深 ,指出了蒙古勒西局部磁力高为有利勘探区。该工作不仅为该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也为在沙漠区进行地面磁力测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盆地的环境地质记录是从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变、沉积物形成的地球化学与古气候环境、沉积物堆积后所经历的压实、成岩来加以研究的.除无机介质(矿物)外的有机质,在成岩压实受热过程中化学成分与结构的变化,也是盆地环境地质记录的一部分,环境地质研究的归宿是对矿产-化石燃料形成与潜能的估价,完整的研究应该包括化石燃料形成(成烃成煤)环境及成藏(保存)环境等.对云南滇西陇川、瑞丽及保山等三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环境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在极其相似的盆地形成演变、沉积地球化学与古气候、成岩与成烃背景基础上,化石燃料的形成与潜能在三个盆地具有差异性;指出陇川盆地以找寻煤型气及初熟(低熟)油为主,保山盆地以寻找浅部生物成因气及煤型气为主,瑞丽盆地相对潜能较差,仅有生物气浅部产出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