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253篇
海洋学   221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孙虎地区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相似文献   
62.
63.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64.
65.
66.
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一直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关心的问题,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烃动力学研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至关重要,而该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的研究十分薄弱。为此,在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凹陷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统计基础上,着重选择南二凹低成熟样品开展PY-GC,SRA 和MSSV 等实验分析及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南二凹阜四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阶段,其产出的石油类型为石蜡-环烷-芳香基低蜡型,活化能分布范围为43~60 kcal/mol,其活化能主峰为51 kcal/mol,占72%,指前因子A=9.66×1012,生烃窗温度为128~158℃。该套烃源岩生烃历程中所生成的烃类在渐新世末期(23~30 Ma)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存在,其余时期均以单一液相存在于该地层,至今转化率仍处于50%~60%。研究获得的南黄海盆地南二凹古近系泥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对于估算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极为重要,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准噶尔盆地液态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安娜  惠荣耀 《沉积学报》1996,14(1):135-142
文章报导了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不同产层原油和烃源岩样品中正构烷烃和类异成二烯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在nC11-nC34之间,保罗系湖沼相成因的原油,正构烷烃δ13C值大部分分布在-27.0‰──32.4‰之间,比海相地层的原油重,具有富集13C的特征。ⅡA型烃源岩产出原油的单烃δ13C值比ⅡB型的轻,相对富集12C。碳源组成相同的原油在正构烷烃和类异成二烯烃碳同位素组成上,有相似的分布范围和较为一致的总体变化趋势,因此单烃碳同位素组成可用于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中。  相似文献   
68.
吐哈盆地产出有比较丰富的侏罗系煤成油气田,本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煤中类脂组及微类脂组的类型、含量、分布与煤成烃性能和产出的关系。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煤岩组分观测中主要含煤的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煤层类脂组含量很少超过10%,但是一些煤样的热解分析中S_1可高达5-23mg/g,S_2可达150─200mg/g,HI(烃/有机碳)可高达150─350mg/g生烃、含烃性能较好。进一步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本区一些薄层状、条带状煤层的基质镜质体和叶结构镜质体中微类脂组含量比较丰富,微区定量统计含量在3%─18%左右。这种富含微类脂组的基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在煤成油气中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多数微类脂体在煤中常成点线状、似层状、充填状、网络状分布,可能有利于煤成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69.
原生有机质及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微弱的热异常,地层中原生有机质含量极低,沥青是成矿过程中由含矿热液从他地带来的迁移型流体烃。流体烃在迁移时发生轻烃组分的分馏。在成矿部位,含有硫酸盐、铅锌和流体烃的深源热液(温度60一]00℃)与携带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大气降水汇合,流体烃发生生物降解和水洗溶解并引起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生成硫化氢,导致铅锌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70.
陆相火山岩铜矿床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陆相火山岩铜矿床的成矿条件,对于多发现新的铜矿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实际存在,大陆玄武岩型铜矿的成矿系列,大陆裂谷的成矿环境和热液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