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7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70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2493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45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3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 ,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 (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 ) ,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马圈一带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上元古界栾川群和中元古界官道口群 ,是Pb、Zn、Ag的主要含矿地层。燕山期花岗岩在空间上与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常分布在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和找矿标志 ,划分出百炉沟西凹—东凹—磨沟、百炉沟—黄花北沟—杨树凹等两个一级和银窝沟—大石渣沟—小石渣沟、板岔沟等两个二级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54.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5.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6.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57.
韩江  聂立军 《吉林地质》2003,22(3):19-23
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植物化石大部分在吉南—辽东地区太原组中所常见,具有明显的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的色彩;动物化石也大多属石炭—二叠纪常见分子。将具有这种生物组合的大蒜沟组置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8.
锡铁山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找矿工作的实践,认为锡铁山铅锌矿床是由火山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富集的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区域上NW—SE向早古生代形成的裂谷带,三级盆地内沉积的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大理岩与绿片岩系是表区找矿的最佳区段。而绢云绿泥斜长片岩、含碳质绢云绿泥片岩、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是铅锌矿的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9.
大青山古元古代变质卯独庆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亮 《华北地质》2003,26(3):177-182
九八年以来,在内蒙大青山地区古元古界二道洼群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以卯独庆金矿为典型代表的层控特征十分明显的新类型金矿。二道洼群是一套大陆裂谷盆形碎屑岩建造,以杂砂岩、碳酸岩、砂质泥岩、粘土岩为主,上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从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变形复杂。金矿体产于固定的层位二道洼群红山沟组的云母片岩和大理岩中,受顺层滑脱作用形成糜棱岩化带控制,矿化均匀,厚度大,平均品位可达6×10-6以上,最高达23×10-6。矿石矿物成分主要有银金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成矿时代早于中元古代。而且该类金矿物化探异常显示良好,Au、Ag、Cu、Pb四种元素为矿体晕元素组合。这些特征都表明其成矿作用具特殊性,与产于内蒙新太古界乌拉山群及色尔腾山群中的金矿类型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该类金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时代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0.
胡建中  潘永胜 《现代地质》2003,17(4):402-407
渣尔泰山群是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主要为一套遭受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根据岩性、岩相、相序和不整合界面的综合研究,对这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界面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Ⅰ型、Ⅱ型和暴露-淹没复合型(Ⅲ型)3种类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2个大层序和7个层序。总结了渣尔泰山群在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等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其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沉积物供给、古地形等因素对层序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