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测绘通报》2011,(11):76
《测绘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居中文核心期刊测绘类前列,是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并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以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测绘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332.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1998-2007年10年观测结果,对雨季我国南部(35°N以南地区)对流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及其占局地总降水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分布于两广至云贵高原东部,其频次大于1.2%,最大可超过1.8%;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西部至云贵高原东南、福建与江西交界附近、大别山西南侧、江淮至黄淮东...  相似文献   
333.
以计量指标统计表展示中国地震2007-2009年的影响因子等数据。  相似文献   
334.
采用1975-2010年4月山东区域地震台网地震目录,确定研究区地震震级下限,剔除余震,对预处理后的小震活动月频次进行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及小震月频次(X)与累计次数之间的函数拟合.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月频次与其累计次数之间存在类似G-R关系.对小震月频次分布的峰度K...  相似文献   
335.
基于1951—2017年榆林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榆林市区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降水异常时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夏季平均降水2475 mm,最多达516 mm,最少仅621 mm;年际变化上存在显著的3 a和8 a左右周期;夏季降水量主要与大雨及以上降水日数和降水频次有关。榆林降水异常的合成分析(正异常值减去负异常值)发现:榆林夏季降水偏多年,500 hPa高度场贝加尔湖南为负距平,亚州大陆东岸为正距平;100 hPa我国东部正距平;相应的对流层低层700 hPa高原东侧为偏南距平风,对流层水汽通量在河套北部有明显的辐合中心。表明贝湖低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位置偏北是榆林夏季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336.
《古地理学报》已经是科技核心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精品期刊。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为了进一步办好期刊,很有必要对期刊的  相似文献   
337.
利用上海及邻区的最新地震资料,对其全区和四个小区的震源深度与震级、震源深度与频次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并对三个典型震(群)区的震源深度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上海地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深度研究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38.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4,17(3):216-221
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分析了1992年4月23日中缅交界6.9级地震的地电变化、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也观测到了有关地震的地震的地电阻率突变与突变序列异常、这使曾在全国短临预报计研会(1990.10兰州)上提出的地电阻率突变序列法受到一次很好的实际检验,从而更加证实了该法在短临预报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9.
利用山东省117个测站19662010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极端降水频次高值区位于鲁中及鲁东南等地,低值区主要位于鲁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高值区位于鲁东南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鲁中及其北部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都存在增加趋势,尤其鲁中及其以南地区增加趋势明显。2)夏季极端降水可大致划分为鲁西北、鲁西南、鲁中及其北部、鲁东南、半岛5个区域,各区域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以准2~3 a的周期波动为主,鲁西北、鲁西南及半岛地区的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呈现出反向变化特征。各区域极端降水频次的长期趋势均为增加,而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鲁西北地区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地区先减小后增加的长期趋势。3)鲁西北、鲁中及其北部、半岛3个区域的夏季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而鲁西南和鲁东南地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鲁西北和半岛地区极端降水开始时间有推迟的趋势,其他地区的为提前趋势。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的结束时间有提前趋势,其他地区的则为推迟趋势,但提前和推迟的趋势变化均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340.
利用威宁县37个人影作业点收集1997~2017年35个乡镇的地面降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地理信息分析工具,分析了威宁县冰雹日的年际、月际、日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海拔高程与降雹频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县年平均冰雹日数为15.3d,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冰雹日数均小于20世纪末期;冰雹日数M-K检验表明从2003年开始冰雹日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010年后出现冰雹日数突变现象;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占整个降雹日的98.36%,春季、夏季多,秋季、冬季少。春季冰雹日数占31.15%,夏季冰雹日数占67.21%;一天内冰雹主要发生在13~21时,占全部冰雹发生次数的85.07%,即午后到傍晚发生频率高;冰雹主要出现在县的北部、中部、西部至西北部、南部至西南部一线,各个乡镇海拔高程与降雹次数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降雹次数随地形高程增加呈现增加趋势,降雹次数与经纬度差异没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结论可为威宁县冰雹预报指标研究和开展人工防雹提供科学参考,为冰雹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