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分布格局对水文过程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2001年TM影像及多年水文资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利用GIS、RS技术, 研究了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格局对水文过程的响应, 结果表明:相对林地面积在绿洲范围内的分布基本均衡, 但退化林地从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在斑块尺度额济纳荒漠河岸林目前处于全面退化过程之中; 斑块数量不仅受水文过程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种植业等生产活动影响. 绿洲植被的退化趋势是从下游开始恶化, 逐渐向上游推进; 受河流形状与来水量减少影响, 末端景观破碎化更加明显. 近10年来地表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地下水文过程的影响很小, 在平行河道方向上, 随地下水埋深增加, 退化林地在斑块尺度上呈增加趋势; 在垂直河道方向上, 随地下水埋深增加, 林地和退化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2.
柽柳灌丛热量收支特性与蒸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Bowen能量平衡法是广泛用于测定各种低矮植物蒸散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改进的波文比—能量观测系统用于测定灌木柽柳群落的测定,通过6~9月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等的测定,计算出额济纳地区柽柳灌丛(6~9月)的蒸散量为335.31mm;在8月潜热通量占能量支出量的62.85%,感热通量占32.85%,土壤热通量占4.44%。在日变化中,潜热在上午大于感热,下午感热交换大于潜热。  相似文献   
53.
苗政  冯起  司建华 《中国沙漠》2017,37(5):1035-1040
黑河生态水量调度项目实施后,尾闾湖水面恢复并扩大,绿洲得到灌溉,气象灾害减少,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生产力增加。随着河道通水天数的增加,地下水系统得到补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逐渐回升,2006年地下水位达到或接近199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绿洲面积增大的同时,局部地区林草覆盖度逐年提高。56.51%的受调查者对生态水量调度项目有基本认知,他们相信退化环境,像沙尘暴、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将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另外,41.93%的受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此外,32.54%和19.91%的受调查者相信环境保护或者经济发展更重要。生态水量调度对农牧民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51.9%的农户认为生态水量调度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50%的农户认为他们没有得到因公益林建设而放弃耕作和放牧所对应的足够补贴。37.5%人口明确表示当补贴政策结束后继续放牧。农牧民教育水平和年龄对生态调水认可度有显著的影响。项目合理性的认可度与居民的教育水平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是重要的农牧民认可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高于45岁以后,认为环境是重要的农牧民认可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4.
额济纳绿洲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发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感性分析是预测气象变量扰动引起的参考作物蒸散发变化的重要途径。以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额济纳绿洲1988—2007年生长季参考作物的日平均蒸散发,并计算其对气温、风速、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生长季参考作物日平均蒸散发的敏感性系数波动较大;其中,参考作物蒸散发对太阳辐射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最后是风速和相对湿度。利用敏感性系数能较好的预测参考作物蒸散发对太阳辐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扰动产生的响应。  相似文献   
55.
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额济纳绿洲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效应。流域调水等治理措施使下游天然绿洲萎缩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拟建的正义峡水库和输水渠道等水利工程可保护额济纳绿洲核心地带生态,但带来外围天然生态植被的退化,需要进行大时空尺度的生态影响分析论证。提出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修建山区水库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想方式;下游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安置工程。  相似文献   
56.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刘敏  甘枝茂 《中国沙漠》2004,24(2):162-166
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 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 更是黑河中上游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已严重影响到额济纳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经济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作者通过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合理分配水资源, 严禁开荒, 退耕还林(草),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节水农业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7.
黑河额济纳绿洲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额济纳绿洲来水条件、绿洲演变过程及绿洲灌溉方式研究后认为, 额济纳天然绿洲灌溉应结合水源条件、地形条件及绿洲分布情况, 宜以埂坝灌溉和浸润灌溉方式为主, 沟灌、畦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并举的绿洲灌溉模式, 并对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来水进行了配置。  相似文献   
58.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了额济纳盆地地下水流系统饱和-非饱和三维数值模型, 对4种不同输水量情况下盆地内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进而提出了合理的输水方案, 黑河上中游向额济纳盆地合理的输水总量应为7.5亿m3/a, 其中通过狼心山水文站的水量不应小于5.5亿m3/a.这一方案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极端干旱区胡杨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的极端环境,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 就生长季胡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胡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胡杨叶片δ13C值在-28.16‰±0.23‰~-26.82‰±0.22‰间变化,平均值为-27.70‰±0.13‰。胡杨各月水分利用效率在84.81±2.23~(70.97±2.40)μmolCO2·mmol-1H2O间变化,平均值为(75.69±1.31)μmolCO2·mmol-1H2O;胡杨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最高值出现在5月,而后不断降低,7月达到最低值。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叶片营养物亏缺导致的叶片光合速率的减小和气温升高、土壤含水量减小以及地下水埋深加深共同导致的气孔导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选用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平均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面积持续减少,表现为绿洲外部及边缘的小斑块大量消失;灌木林在早期以斑块的萎缩和破碎化为主,随后因建群种演替为旱生生态型而趋于稳定,2001年后部分小斑块消失;草地在1977~1993年以小斑块的消失为主,1993~2001年以斑块的破碎化为主,2001年后斑块的团聚性增强,草地扩张;戈壁在1977~2001年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大,2001年后受草地恢复和巴丹吉林沙漠入侵的影响,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沙地在研究期间持续扩张,1977~1993年表现为向植被的分散入侵,1993~2001年斑块的扩张和新小斑块的形成同步进行,2001年后以斑块的扩展和相互连通为主,团聚性增强。黑河输水量的变化是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扼制,但仍需采取措施提高输水的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