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长螺旋旋喷搅拌桩在北京地铁明挖车站帷幕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在遇到坚硬的地下障碍物时引入了风动潜孔锤形成长螺旋潜孔锤振动旋喷桩,较好地克服了地下障碍,顺利完成帷幕桩施工。为同类情况下施工帷幕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采用深孔锚索注浆加固工艺技术的难点,就如何进行深孔多锚索安装与注浆开展了深人可行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进退两宜、回转推进、风动冲孔、键球式锚索置入器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超深易坍、掉块、缩径锚孔的锚索安装置入、孔底注浆等技术问题,对灾害环境加固治理,全面实施设计目的,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的动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强度突变过程的动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突然增强时刻其低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增加,辐散风动能也有所增加,总动能的增加主要是由旋转风动能增加所引起的;其高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减小,而辐散风动能突然增加,高层动能下传是导致“桑美”突然增强的重要原因;“桑美”突然增强时刻高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达到最大,低层辐散风与旋转风相互作用动能项达到最大;“桑美”突然减弱时刻的高低层能量变化趋势与突然增强时刻相反,并存在着低层动能的上传;“桑美”强度突变时对总动能(K)、旋转风动能(KR)、辐散风动能(KD)变化的响应时间为6~18 h。  相似文献   
94.
旋转冲击钻进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硬岩地层钻进困难的问题,冲击器是旋转冲击钻进技术的关键设备。针对目前的液动式冲击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了将钻杆的回转运动转换为冲锤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新型重力式冲击器。对新型重力式冲击器的工作机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重要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对其相关的使用和维护。新型重力式冲击器结构简单、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并且克服了液动式冲击器因易损元件破坏而导致冲击器失效的问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是沉积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滩坝是滨浅湖区典型的薄互层砂体,其预测和勘探难度大.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控制因素等研究,认为滩坝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不同波浪带控制,即冲浪回流带控制沿岸滩坝(包括砾质滩坝)、碎浪带控制近岸滩坝、破浪带控制远岸滩坝.在建立了东营凹陷风动力砂体分布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波浪带波浪参数变化,建立了破浪带和碎浪带砂体定量预测模型,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南部缓坡带近岸坝、远岸坝单砂体的厚度及宽度进行了定量预测计算,并对砂体的延伸长度通过微地貌恢复+风动力技术结合进行了计算.然后通过统计单个坝砂体厚度和连井对比对预测砂体厚度、宽度及长度进行了检验验证,二者吻合较好,证明预测方法切实可行.最后认为,6~8级风力最有利于滩坝的形成.该方法为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对隐蔽油藏勘探有指导作用,但该方法不适用于明显受物源控制薄砂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96.
对于冲击钻进而言,当钻进不同岩层时冲击器工作状态也需相应调整,由于冲击器位于地下,因此不能通过传统的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从地表发送控制命令。研究了以泥浆为载体,通过对泥浆压力脉冲进行编码来实现地表控制命令的发送,进而实现孔底电动冲击器的地表遥控。地表通过泥浆泵的开合向钻孔内发送一定编码的泥浆压力脉冲,冲击器控制系统对泥浆压力脉冲进行检测和解析从而获得地表的控制命令,然后控制冲击器完成不同的动作,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孔底电动冲击器的泥浆压力脉冲遥控和电动冲击器功率模块的控制。  相似文献   
97.
XN60—1型无簧波动冲击器采取阀式双作用形式,结构件少、加工简单、操作启动容易、效率高,经6个矿区、23个钻孔试验,技术经济效果显著,不失为一种适合金刚石钻进的先进钻具。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