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429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0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形态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傅启龙  沙庆安 《沉积学报》1994,12(1):98-105
本文论述了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分布与形成特征、层理构造及其沙丘表面沙波发育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沙丘迎风坡表面普遍发育有风成沙纹,层理构造非常发育,有低角度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海岸沙丘沉积物主要来自滦河.滦河入海泥沙在偏风浪的作用下向北搬运并堆积在海滩上.强劲的向岸风使海滩沙向陆搬运建造成海岸沙丘。目前.沙丘仍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2.
盐沼的侵蚀,堆积和沉积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钟  陈吉余 《地理学报》1995,50(6):562-567
最近国外对盐沼侵蚀,堆积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包括野外短尺度详细的沉积过程观测,室内物理模拟的深度和数学模拟的不断应,本文对此作了综述。这将加深人们对盐沼如何响应海平面、潮型、泥沙供给和波浪气候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关于甘宁部分地区‘5.5’特强沙尘暴灾害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4.
据石英ESR和~14C测年结果,蒋家沟泥石流堆积可分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古泥石流堆积和近代泥石流堆积两类。古泥石流堆积再分为早、中、晚三期。扫描镜下观察蒋家沟古泥石流堆积中的石英砂表面机械结构特征和现代泥石流十分相同,例如两者的颗粒都呈尖锐棱角状,粒面上均发育很好的贝壳状断裂结构、解理面、凹坑、擦痕(或擦沟)等,这表明二者的形成环境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5.
56.
风沙湍流的间隙性,稳定性分布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根据风沙湍流本身的不均匀性、间隙性,用稳定性分布研究了含沙量M随高度h的变化得M(h)∝h~(-D),求得分维D=2.36(h>10cm),D=1.465(h<10cm),速度分布W(|u|)=a_2|u|~((-D)/(2-1))。沙粒扩散<|x(t)|>∝t~(2/D);结合Kdv-Burgers方程的行波解,得风沙流的标度律(υ/β)ξ Dlnh=A,揭示了耗散性υ、弥散性β、风速ξ和高度h之间的一种本质联系。被空气湍流吹动的沙粒起始半径r_e=(c’/(5-D)ρ)[(β/υ)In(E_1/E_2)]~((5-D)/3),起动风速V_1=V_(2exp)[(υ/2β)γ_c~3ρ~3(2.65/c’)~3],最后讨论了风沙流的多重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7.
南极冰盖与中国风尘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极冰盖消长和风尘堆积物的气候事件对比,说明在4.3—2.5 Ma B.P,间南极冰盖增长和北极冰盖发展,中国第三纪风尘红壤土沉积可能是中国东部季风气候雏形形成的反映。2.6Ma以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迅速扩展,中国内陆进一步干旱化并促成黄土堆积。南极极锋带北移与黄土区极寒等事件的发生具有同步性,据此建立极寒事件的序列,可能反映大气环流强度变化情况。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气候曲线说明,黄土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干冷期可能形成于0.115Ma B.P.。我国东部地区转暖大致发生在13000aB.P.,此后不久可能出现欧洲新仙女木寒冷事件。此外,大约在40000aB.P.可能有一寒冷事件。  相似文献   
58.
王方国 《矿物岩石》1990,10(1):61-69,T004
本文对川滇地区某纯橄榄岩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岩体的岩石新鲜,几乎没有蛇纹石化。岩体具层状构造,岩石中发育扭折带、巨晶、碎斑、等粒镶嵌结构、板块镶嵌结构等特殊的地幔岩结构构造。此外,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了都表明该纯橄榄岩体属于蛇绿岩层序中堆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风尘堆积与全球干旱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明扬 《第四纪研究》1991,11(4):361-372
通过极地冰盖增长、中国风尘堆积(包括西风带下太平洋的风尘沉积)、青藏高原隆起以及现代表面洋流形成过程等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影响全球干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极地冷源的作用,山地隆起幅度和洋流变异是干旱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对建立全球干旱化环境序列做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