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河西走廊风速变化及风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王毅荣  张存杰 《高原气象》2006,25(6):1196-1202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25年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周年资料,研究了该区域近地面风速及风能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河西走廊绿洲内风速下降十分明显,而其它高山站风速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风速变化具有周期振荡特点;垂直风速差由近地面向上减小,高层风速极大(小)值滞后于低层;风速随高度按自然对数规律增大,风能距地面8 m层内随高度变化迅速;该地区4~12 m/s风居多,是风能的主要贡献者;2~4月风速最大,1,5月最小;该地区风能丰富,10~70 m层内年风能储量在2200 khW/m2以上。  相似文献   
62.
63.
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体系造成环境污染、燃料储量逐渐减少等后果以及人类希望改变以掠夺地球的方式获得能源等因素,新能源项目(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太阳能、风能、海浪能等)以其绿色无污染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各地纷纷兴起,但自然能源虽总量大但具体到单位面积能量微小、收集困难、设备昂贵且较不稳定。海洋能是其中能量较集中、分布较广且较稳定的能源,但目前尚未找到好的大规模利用的方式,将多种自然能源同时集中联合利用应是未来发展方向。海岸是海浪能、风能、太阳能集中的地点之一,气筒风光式海浪电站以海浪能为基础,将上述3种自然能源汇聚于一点加以联合利用,希望能为新能源的利用做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4.
钱恒  张韧 《极地研究》2020,32(3):362-372
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及其战略支点建设既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现状又对能源存在迫切需求的情况,提出评估、利用海上风能资源的建议。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风场资料,综合分析风功率密度,资源的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以及资源技术开发量等要素,对西北航道的风能气候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且利于航道建设的风能资源,其中风能开发的优势区域为戴维斯海峡以东海区、阿蒙森湾海区以及帕里群岛至麦克林托克海峡的狭长海域(例如维多利亚海峡),而这几个海区也是西北航道通航的关键区域,上述区域在风功率密度的大小、有效风速频率、能级频率、资源储量以及变异系数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在长期变化中相关要素没有出现显著的衰退信号。  相似文献   
65.
利用区域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测风资料和国家相关标准,计算分析连州市的各项风能资源参数,对连州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平均风速、风向与历年平均风速、风向基本一致,可认为2017年基本为平风年,可以反映连州地区长期的风的特征,具有可用性、代表性。连州市南部、东北部风能资源较丰富,80m高度平均风速达到3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为62.0~139.9W/m^2,有效风功率时数5761~5969h,占65.8%以上,有效风速频率高达64.8%,风能频率占71.8%以上,从长年代估计,雷达站和山塘附近区域的风能资源等级为1级,有利于开发低风速型风电场。西北部、东部的风能资源较为贫乏,平均风速小,风功率密度低,有效风功率时数少,风能开发价值低。  相似文献   
66.
选取河源区域内五个气象观测站1956-2000年逐日观测资料和2009-2010年逐小时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近地面风速及风能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河源东西高、南北低的地形地貌,形成一个天然风口,处于中间区域的和平风能最大,河源北部的龙川、连平次之.和平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等方面均居各站之首.和平站的日平均风能有效时数为10.3h、年平均风能有效时数为3801h、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24.7w.m-2;河源区域内的和平、龙川、连平为风能较丰富区,东源为风能可利用区,紫金年累计可利用风能小时数在2000h以下,为风能缺乏区.并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分析河源风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针对风电场所需的时效在0~4 h,且时间分辨率不低于15 min的超短期风速预报。根据测风塔实时发回的实测风速序列,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电场风速时间序列外延预报模型。另一方面,建立 MM5模式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的误差序列,并利用BP神经网络作误差序列的外延预报,从而利用误差的预报值对MM5风速预报值进行订正,获得新的预报值。综合对两种方法的预报效果指标分析以及拟合曲线的比较结果表明:使用BP神经网络对MM5风速预报值进行修订的方法在总体上效果较优,特别是当影响风电场的天气系统变化明显,近地层风速变率较大时,该方法的预报效果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8.
风能模拟系统WEST在中国风能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德  朱蓉  罗勇  俞卫  王澄海 《高原气象》2008,27(1):202-207
利用加拿大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WEST)进行中国风能资源的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5km、低空垂直分辨率10 m的中国风能分布图谱。将模拟结果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EST在中国中东部海拔较低地区的模拟能力较好,平均相对误差<20%,但对于中国西部高原的模拟结果不理想,相对误差达到了60%以上,说明WEST系统对中国西部高原的模拟能力还需提高。应从其大尺度气候背景场分类和中尺度模型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方面进行本地化改进,使之能更好地应用于中国风能资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哈尔滨市风能资源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哈尔滨在全省占有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文中对哈尔滨风能资源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在松北区、道外区、沿江各县开发风电场提出了对策建议,并进行了经济环境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70.
《浙江气象》2008,29(3):F0003-F0003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将一只面积为10m^2的风筝放人高空,另一端拴在一个发电机上。并成功从风中捕获能源,产生了10kW的电力,可以满足10户家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