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区域气象站、气象观测站的测风资料和国家相关标准,计算分析连州市的各项风能资源参数,对连州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平均风速、风向与历年平均风速、风向基本一致,可认为2017年基本为平风年,可以反映连州地区长期的风的特征,具有可用性、代表性。连州市南部、东北部风能资源较丰富,80m高度平均风速达到3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为62.0~139.9W/m^2,有效风功率时数5761~5969h,占65.8%以上,有效风速频率高达64.8%,风能频率占71.8%以上,从长年代估计,雷达站和山塘附近区域的风能资源等级为1级,有利于开发低风速型风电场。西北部、东部的风能资源较为贫乏,平均风速小,风功率密度低,有效风功率时数少,风能开发价值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连州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8年1月8日粤西北暴雨和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增强、南支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是该次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西南急流提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东北气流加大了风的垂直切变。强冷空气锋面形成低层冷垫,配合850~700 hPa逆温层,上暖下冷的层结有利于雨转雨夹雪。雨夹雪时零速度线呈反S型,并有零度层亮带和"牛眼"型结构特征。双偏振雷达参量Z_(DR)、K_(DP)能够判别出强回波的降水粒子形态,但不能识别雨转雨夹雪的粒子相态的变化。协相关系数能对融化层进行识别,HCL有助于快速定位降水粒子的相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推求最优暴雨强度公式参数计算繁琐、耗时长的问题,基于数值逼近法和最小二乘法在Matlab平台上编写M文件程序,当导入重现期-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数据后,可自动在8万多种可能性中挑选出平均绝对均方差最小的参数,并判断该组参数下重现期2~20年暴雨强度是否满足精度检验,最终挑选出最优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实例计算结果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为求算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提供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CINRAD/SA-D型气象雷达天线动态故障一直困扰着机务人员,由于影响链路组件过多,排查困难,对于时效要求比较高雷达观测业务造成很大困扰。 本文利用清远连州雷达站2017年9月11日-9月13日雷达运行资料分析,详细解析了此次天线动态故障的排查过程和解决故障的过程,总结出一套可以借鉴的CINRAD/SA-D气象雷达天线动态故障排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粤西北对流天气的特点,对2015—2020年粤西北发生的60个大风和冰雹天气个例的物理参数、雷达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北对流性大风的物理参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其中在春季K指数为27~40℃,出现冰雹时普遍≥32℃,TT为30~55℃,t700-t500>14℃、t850-t500>22℃,IQ为2800~5000 g·hPa·kg-1;夏季K指数为35~42℃,TT为42~46℃,IQ为4200~6600 g·hPa·kg-1。沙氏指数、垂直风切变、特殊高度层等物理参数在对流性大风、冰雹的潜势预报指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流性大风的雷达回波春季多为带状和块状,夏季以点状、块状发展为主,径向速度>12 m/s、ET为10~13 km、VIL值30 kg/㎡以上并有急增或急降现象;出现冰雹时多为超级单体,有三体散射现象、V形缺口等特征,回波强度>60 dBz、径向速度>18 m/s、ZDR>2.4、KDP>2.8 dBz。  相似文献   
6.
随着空间通信的发展和卫星节点的增加,空间DTN网络中卫星节点之间的路由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大量复杂的卫星网络路由方案相继提出。针对空间DTN网络具有规律性与可预见性,研究了基于卫星节点运动接触规律 (CGR)路由协议。在ONE仿真实验平台下,对真实卫星网络场景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比了CGR、Epidemic与Prophet路由协议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Epidemic与Prophet,CGR在消息交付率、平均延时和网络开销比等方面的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