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样式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奋雄 《地质与勘探》2016,52(3):480-488
伊犁盆地是我国最早发现砂岩型铀矿的地区,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不断突破,盆地南缘自西向东查明了一系列砂岩型铀矿床,这些铀矿床的分布与盆地南缘构造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样式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氧化流体补给、运移规律,并结合铀矿体的空间分布,指出构造样式差异是造成砂岩型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从氧化流体补给窗的开启、流体的汇聚和还原性气体聚集的控制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对铀矿体空间定位的机制,指出单斜稳定地层中纵弯背斜是控制铀空间分布的主要构造,要注意不同构造样式约束下成矿区域的稳定型和地下水补给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的找矿方向及主要矿物类型。  相似文献   
13.
赵国斌  杨合群  任华宁  谢燮  贾健 《地质学报》2016,90(10):2863-2873
针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各矿床之间的关系、成矿元素分带机理和细碧角斑岩的判别等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并结合研究前人资料,认为火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南翼,为正常翼;折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北翼,矿体已发生倒转。该矿田中各矿床处于喷流成矿系统的不同位置,折腰山、火焰山等铜(锌)矿床为近热液喷口型矿床,分布于火山穹窿中心破火山口位置;四方山、四个圈、小铁山等锌铅铜矿床为远热液喷口型矿床,分布于火山穹窿斜坡洼地;在更远处的海底洼地形成黄崖口等铅锌矿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形成过程中,由于海水在较高温度下的渗滤参与,正常火山岩常发生细碧角斑岩化,Na2O含量大多3.5%,可利用Na2O-SiO_2图解判别火山岩是否已发生细碧角斑岩化,并作为一种重要找矿标志。如果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化强烈,说明成矿条件有利;反之,如果火山岩没有细碧角斑岩化,则说明成矿条件不利。  相似文献   
14.
华南板块北侧大巴山构造带和内部雪峰山构造带的关系是华南板块陆内构造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香龙山背斜位于大巴山构造带和雪峰山构造带之间,记录了两构造带相互复合、相互协调的重要信息。为研究香龙山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本次研究利用香龙山地区最新的地震剖面,结合地质图分析、浅表地质剖面绘制等手段,取得了如下结论:1) 香龙山背斜为一短轴状背斜,背斜具有较为宽阔、平坦的顶部和较短的两翼,其西南侧发育构造鼻;2) 香龙山背斜的主要运动学模型为下部断层转折褶皱与上部构造楔复合的模型,其地层变形受到基底物质堆叠抬升的影响;3) 香龙山背斜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古近纪遭受改造,这两个变形时期分别对应了香龙山背斜形成现今形态的两个阶段。香龙山背斜南北方向上缩短了11.4 km,缩短率为22.7%;4) 香龙山背斜是在雪峰山构造带北向挤压作用下,由来自大巴山构造带、雪峰山构造带的共同作用力形成的,后期改造作用可能受控于青藏高原了隆升对整个中国中、西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菁角地处于兴义市雄武背斜核部南东翼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前人主要对该地区的金矿进行了矿点地质特征、构造特征、矿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岩石学特征、铀的赋存形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利用TIMA扫面、显微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矿石、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和分选、源区岩石类型、铀的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TIMA扫面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铀的赋存形式是以弥散状充填进黏土化(高岭石)裂隙中.菁脚地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潭组砂岩中w(SiO2)为51.30%~91.55%,围岩主要类型为亚岩屑砂岩,矿石以及矿化岩石为岩屑砂屑岩,CIA(73.83~82.53)以及ICV指数表明矿石及矿化岩石较围岩成熟度高、风化程度强.测试样品均有较强的U正异常,含量为4.78~772.00×10-6,且U与∑REE,Sb元素呈现明显正相关,Zr与∑REE呈强的正相关(R=1).菁角地区铀的来源是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围岩中的铀,沿着层间构造破碎带充填进成熟度较高的黑色砂岩中富集而成,结合菁角地区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铀的赋存形式,推测菁脚金(铀)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发育多种类型的钾盐矿藏,是我国找钾的重点目标层系。磨溪气田雷口坡组地层卤水富含K、Li、Br、B元素,定性为中低矿化度KCl、LiCl、Br-、B2O3等超标的优质化工原料水,显示出较好的钾盐勘探前景。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表明,磨溪气田雷口坡组一段的第一亚段(雷一1)顶面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长轴背斜形态,断层不发育。富钾卤水发育在背斜的翼部,而天然气则占据了背斜的核部,二者共同贮存在雷一1亚段溶蚀孔洞发育的滩相白云岩中,构成了典型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借鉴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将富钾卤水的形成、聚集及后期保存等影响卤水型钾矿形成全过程的各种因素总结归纳为6大关键要素,即钾的物质来源,储层物性、封盖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方式和保存条件。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形成和演化的背景下,确定构造圈闭形成时间,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因素以及后期保存条件,并按照各要素在时空上的搭配关系,动态地分析雷口坡组同层型气钾复合矿藏的形成过程。烃类物质和卤化物都是地下水所含的特殊物质,在地下水动力场的作用下,地层水在雷口坡组内部向着川中地区的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高点——磨溪背斜持续运移。被运移而来的由蒸发浓缩的古海水和石膏脱水形成的初始富钾地层水不断捕获下伏绿豆岩释放的钾离子,使得钾离子二次富集成藏。在地层水运移和气藏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气在上、富钾卤水在下的复合矿藏。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不仅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亦是二次运移、聚集的富钾卤水矿藏发育部位。本次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及其他类似盆地的“气钾兼探”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裴永炜 《贵州地质》1989,6(3):253-260
研究矿泉水中的氚含量及氚的成因是研究与评价矿泉水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岩孔背斜中三处矿泉水中氚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矿泉水的形成机制,同时探讨了氚在研究地下热水的年龄及其冷热水的混合比例等问题上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和180~230MPa;l;形成深度约5~10km;总体岩层收缩量32.2%;总滑移距离1060m;活动时间上限127.65士38.29万年。它是燕山运动期间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在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应力屏蔽区内派生的近东西向拉伸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