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篇
  免费   1733篇
  国内免费   2192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9219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01.
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溶解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自生矿物充填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亚期。该区储层较高的孔隙度是晚成岩期强烈的溶解作用形成次生溶孔的结果,而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机理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此外,溶蚀作用形成的孤立、互不连通的粒间孔也是形成低渗微细喉道储层的主要原因。有利孔隙组合为粒间溶蚀孔-原生粒间孔-粒内破碎缝,有利储层的分布受砂体分布、构造配置及成岩作用的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202.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张八岭地区西冷岩组早期构造变形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以及与褶皱变形密切相关的韧性剪切变形。野外调查表明,该地层中至少发育3期褶皱变形,其中F1为北西向韧性剪切褶皱;F2为向南南西倾伏的纵弯褶皱;F3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F1与F:联合制约了西冷岩组岩层展布的总体格局。显微构造,特别是岩石的磁性组构特征证明了区内曾发生过多期构造变形,且有两期最为显著,即早期的水平剪切和随后发生的侧向挤压。本文重点阐述上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3.
浙江省老虎洞组和黄龙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老虎洞组、黄龙组生物地层的研究较薄弱,尤其是笾化石带的建立不够系统,使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对比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精测浙江省桐庐县杨家老虎洞组、黄龙组地层剖面,系统采集了筵化石样品,经筵薄片研究。自下而上新建2个筵化石带: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和FusulineUa bocki—Fusulina mayiensis带(二带化石归属达拉阶)。并与浙江长兴、杭州、常山地区的老虎洞组、黄龙组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Profusulinella simplex带上延至黄龙组中一下部,  相似文献   
204.
北京延庆北部地区后城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洋  姬广义 《城市地质》2004,16(1):16-25
根据TAS图解 ,北京延庆北部地区后城组火山属于玄武粗安岩 流纹岩 (和粗面岩 )的双峰式组合。该套火山岩不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 ,在基性岩和中性岩中总体上以碱性系列和向碱性系列过渡的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为主 ,流纹岩类属于富钾质的拉斑系列。该套火山岩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玄武粗安岩类岩石没有负铕异常或负铕异常不明显 ,而流纹岩存在明显的负铕异常。延庆北部地区后城组火山岩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或中期阶段的造山变形事件趋于结束时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5.
对辽西四合屯地区义县组火山岩85件样品的分析表明, 它们主要由高镁安山岩组成(Mg#=38~69), 仅底部为玄武岩. 四合屯高镁安山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 52.82%~59.31%, Al2O3=14.15%~16.35%, Sr=620~1323 μg/g, Yb=1.03~1.88 μg/g, Y=12~20 μg/g, LaN/YbN=10~25, Sr/Y=32~88), 初始Nd-Sr同位素组成为: 143Nd/144Nd(130 Ma)=0.5118~0.5119, εNd(130 Ma)= -11.6~ -13.8, 87Sr/86Sr(130 Ma)=0.7058~0.7064, 与该区晚侏罗世兴隆沟组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具有较低的Nd同位素比值. 它们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原岩为太古宙的岩石, 后经相变而成的榴辉岩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一同拆沉再循环进入软流圈, 随后榴辉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与兴隆沟组火山岩相比, 四合屯安山岩岩浆源区中含有更多Nd同位素组成演化的古老陆壳物质. 四合屯义县组的年龄为120~130 Ma, 表明拆沉作用一直延续至早白垩世. SiO2>56%的安山岩样品, Sr和Sr/Y比值与SiO2呈负相关关系, 表明它们的Sr含量以及Sr/Y比值明显受岩浆结晶分异影响, 因此对于火山岩Sr/Y比值研究需要考虑结晶分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6.
土城子组/后城组为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燕山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典型碎屑岩沉积。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燕山地区的通行的有关土城子组/后城组、及其之下的髫髻山组/蓝旗组,和上覆的张家口组/东岭台组火山岩的相关对比方法提出质疑。其他同行近期发表相关的氩-氩法和铀-铅法同位素测年数据指出髫髻山组/蓝旗组年龄为175~147Ma、土城子组/后城组年龄为156~139Ma、张家口组/东岭台组年龄为147~127Ma,显而易见,上述地层组的年龄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测年数据说明以往的地层对比是有问题的,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所发育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地层是穿时的。因此,传统上用(165±5)Ma和(135±5)Ma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来作为划分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的层序界限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一些髫髻山组的火山岩和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岩是与向南或向北的冲断作用相伴生的,但在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之间的30~35Ma的时间间隔内却是相对的构造平静期。这一结论是基于以往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之间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的观点所得出的。新近基于对承德盆地土城子组地层形成研究分析认为承德冲断层的实际位移距离应小于Davis等2001年所提出的位移距离,笔者接受这一观点。但笔者并不同意在承德地区土城子组的沉积主要是受控于承德北部的向南冲断作用。现今承德向形盆地主要是由于向北冲断的承德县冲断层下盘变形的结果,主要是(1)它向北发生倒转;(2)盆地南部的粗碎屑沉积的物源主要是来源于承德县的异地体。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没有必要完全受控于构造作用。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是紧随着在燕山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了20~25Ma的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及岩浆活动。在中、晚侏罗世期间,燕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必定导致地形的起伏,这就为快速剥蚀及粗碎屑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从前所提及的有关燕山带的土城子组/后城组和阴山带的大青山组的地层对比的依据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7.
贵州台江五河剖面灯影组顶部微体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钱逸 《地质科学》2005,40(1):40-46
贵州台江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30~70μm的锥形微体动物化石,它们具有典型的锥管状、似几丁质壳壁和平行纤维结构等生物结构,可能分属软体动物CarinachitidsArthrochitesPunctatusSpondylotubus和似几丁虫类化石等5种类型。其中建立了一新属、种Spondylotubus taijiangensis Yang(gen.etsp.nov.)。在灯影组白云岩中这一类群的发现对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附近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地层,以及寒武纪生物大爆发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8.
高林志  柳永清 《地质论评》2005,51(4):23~31,131~132-i0002
在河南嵩山地区青白口系何家窑组中可识别出一个碳酸盐岩微亮晶脉集中的层位,笔者等结合微亮晶脉自身的特征、成分和伴生的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特征,以及通过显微镜和核磁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微相研究,认为嵩山地区板状微亮晶脉与华北块体东缘胶辽徐淮地区的泥晶脉特征一致,是由地震液化形成的产物,该层位代表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同处华北块体南缘的豫西鲁山和陕西南部相对应的青白口系层位(洛峪口组和巡检司组)也发现了同期的地震记录。笔者认为嵩山地区微亮晶脉的出现应与华北块体南缘构造事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9.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钻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的描述,确定了拐19井区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出油层段附近的沉积环境由湖泊相-三角洲前缘相-河流相-湖泊相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的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目标区的沉积环境变迁,并且与区域地质、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为寻找油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此得出利用地震属性可以进行沉积环境变迁分析,为油田寻找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1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是江苏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开发区,是一个南断北超的典型箕状断陷湖盆,其中的古近系戴南组为一套厚度近2 000 m的河湖相砂泥岩地层,从下到上分为一段和二段。通过沉积充填分析和沉积相编图,戴南组一段沉积时,苏北盆地断陷构造活动相对强烈,地形高差大,水体相对较深,水体范围相对较小,从南向北分别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戴南组二段沉积时,构造活动有所减弱,地形高差变小,水体相对较浅,水体范围扩大至整个凹陷,从南向北分别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利用砂岩等厚图等资料,确定了戴南组的沉积相图。沉积相在平面上分布范围明确,纵向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继承性。高邮凹陷边缘和内部的同沉积断层对沉积相和砂体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沉积相控制了油气分布,特别是对隐蔽油气藏形成起重要作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隐蔽圈闭类型主要有地层超覆、断层-岩性、砂岩上倾尖灭及透镜体圈闭等。湖底扇、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等为有利的储集岩相带。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联18-马18井区等几个有利的隐蔽油藏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