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40,5(Z1):29-36
自抗戰軍興以來,瞬將三載,其間我朝野入士莫不努力於建國抗戰工作,因而各方之研究,咸以力求實用爲最高鵠的。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在間接上固不能否認其與實用問題之連鎖性,然究爲純粹研究學門,在理當置之後陳,實屬毫無疑問。  相似文献   
12.
湖北郧西白龙洞遗址骨化石表面痕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发掘出表面带有痕迹的骨化石标本。使用肉眼裸视观察法、低倍显微观察法、高倍显微观察法、三维扫描数字模型技术等多种观测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鉴定出痕迹种类包括人工改造痕迹和其他动物改造痕迹。人工改造痕迹包括锤击痕迹、切割痕迹、砍斫痕迹、戳刺痕迹等,其中锤击痕迹主要出现在骨器表面(用于骨器制造),其他痕迹则出现在多种骨骼部位的残片上(可能由狩猎、屠宰、分割和剥皮行为产生)。动物改造痕迹包括食肉目动物啃咬痕、偶蹄目动物踩踏痕、啮齿目动物啃咬痕等。其中制造啃咬痕的啮齿目动物中,可能包括有豪猪、竹鼠和鼠科动物等。人工改造痕迹的研究对认识当时人行为模式提供了具体证据,如当时人对洞穴占据使用形式、骨质工具制造与使用、狩猎与分食行为(狩猎工具与剥皮技巧)等。本研究对其他动物改造痕迹也作了必要分析,如豪猪与鼠科动物的不同啃啮形态等。该遗址研究、鉴定出的多种痕迹标本,以及多种鉴定、分析方法的使用等,显示出古人类遗址中痕迹标本的复杂性,以及多种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三维扫描数字模型技术,是国内在该领域研究方法中的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杨健锺 《地质论评》1947,12(Z2):267-280
我于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离开战时首都的重庆,经由印度往美国。此是我国七七战之第八年,到本年七七,整为七年抗战。亦即欧战发生之第六年,到本年九月卅日,将整五年。在此时期中,我国局势,一天不如一天,成为完全封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9-250
发现经过民国三十五年夏人骏奉江西省地质调查所之命,调查江西乐平、鄱阳、浮梁等县地质矿产。六月八日在乐平县城西约10公里,鄱乐煤矿公司北约四公里之石灰岭,发现含骨化石之洞穴堆积,规模虽小,惟对于新生代地质史料素甚贫  相似文献   
15.
顾知微 《地质论评》1947,12(Z2):251-256
民国三十二年,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在四川巴县函谷乡吴家大洞开掘防空洞,发现骨化石及相似石器之石片。事闻于考古家卫聚贤氏,因卫氏曾有中国人种发源重庆之说,颇感兴趣,乃转函中央地质调查所,因以促起本所来歌乐山发掘  相似文献   
16.
兔年话兔     
《中国地名》2011,(1):57-59
兔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距今60~2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73年发掘的新洞中就发现有兔骨化石;另在辽宁鸽子洞遗址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中也有野兔的遗迹。在我国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商代墓葬中,就发现有“玉兔”的符号,其姿态有的乖巧蹲伏,有的侧目观望,有的昂首挺立,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在我国流传3000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野兔的自然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11,(3):12-12
迄今为止组装的最大鲨鱼颌骨化石,将于2011年6月12日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遗产拍卖行拍卖。这个史前地球上出现的体型最大食肉动物——巨齿鲨的颌骨,预计将被拍到70万美元或者更高。  相似文献   
18.
潘永胜 《中国地质》2001,28(11):36-37
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处于芦芽山与云中山之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一自北东向南西掀斜的复向斜。核部由侏罗系构成,两翼地层产状较陡,依次由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等组成,局部地段出露太古宙变质岩系。永定庄组是1979年山西省地层表编写组从大同煤田原怀仁群中划分出来的,为以灰、紫、黄等杂色的河湖相碎屑岩为主(不含煤)的地层,上覆大同组以底部砂岩为界,与其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下与古生界及中生界三叠系不同层位呈平行(或角度)不整合接触,时代属早侏罗世。前人均认为本区侏罗系仅为中…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骨化石样品的多方法对比测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铁梅 《第四纪研究》1990,10(3):282-290
本文报道作者用14C、铀系和ESR等多种测年技术对比测定第四纪骨化石样品年龄结果,对比分析骨化石中各含碳组分14C年龄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诸测年方法的可靠性和测年精度,分析哪种含碳组分最能代表骨质样品的真实年龄。对晚于40 000aB.P.的骨质样品,作者倾向于样品中氨基酸的14C测年,而对更老的样品,铀系法应优先被选用。本文还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骨化石样品中不同含碳组分的14C测年结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恐龙骨组织学研究意义,通过回顾恐龙骨组织学产生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它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以及我国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