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489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阐述了研发既有铁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测量环境评估系统的必要性,给出了既有铁路GNSS测量环境评估系统总体架构,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实现的关键技术,展示了利用Java语言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32.
恢复效果评估是湿地恢复工程评价以及湿地后续高效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区,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过程-生态系统服务(ECPS)的评估体系,筛选与区域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的评价因子,采用样方调查、野外监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评估数据,从时空尺度评价湿地恢复区植被特征、水文过程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并对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过程和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指数为41分,湿地恢复效果较好:① 湿地恢复区植物增加了11种,而湿地植被的平均盖度也增加了35.5%,重点监测的三种优势湿地植物(芦苇、小香蒲和篦齿眼子菜)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生物量较参照区平均增加30.9%。② 从生态过程指标来看,湿地恢复区TSIp (Total System Interflow of P)指数和FCIp (Finn Cycle Index of P)指数较参照区分别提升了37.2%和26.3%,说明湿地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有一定的改善。③ 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的变化来看,栖息地、土壤肥力、水质净化、大气调节、休闲娱乐服务分别增加了92.3%,50.9%,98.3%,73.8%和82.6%。④ 从湿地恢复的影响因素来看,湿地水深、水域面积、水温和底泥颗粒粒径大小与湿地植被恢复相关,并进一步影响湿地生态过程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33.
<正>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和谐铁路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针对铁路大规模建设、改造工程及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空置用地新的增加,出现了多元经营开发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需求十分强烈,市政规划涉及铁路用地处  相似文献   
934.
泛长三角铁路货运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泛长三角近30年铁路货运空间格局演变历程。研究表明,泛长三角货运总量由泛地区引领,呈波动式增长;长三角货运结构明显优于泛地区,但近年差距逐渐缩小;铁路货运格局从原先以各区内部货运为主,转向区内、区际交流并重,且近年来铁路货运重心转移到泛地区;流向分析表明,受泛地区特别是安徽输出大幅增加影响,货物输出空间趋向不均衡,长三角依然处于极化阶段,而输入空间较为均衡,说明长三角扩散效应已经初步显现;首位度分析表明,各省对外格局逐渐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整体服务上海,发展到90年代以江浙为中心,形成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为通道的运输格局,21世纪则表现为长三角联系趋于松散、泛地区联系逐步增强。最后,探讨了影响泛长三角区域铁路货运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供给格局等因素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5.
<正>~~  相似文献   
936.
毕举庆  张勇枝 《中国地名》2010,(7):31-31,38
日文《铁道用语辞典》是日本侵略东北亚的铁证,书中对日本、朝鲜及中国东北三省三国铁路的所有事情和技术问题作了统一规定,制定了统一标准。本文以日文《铁道用语辞典》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侵占中东铁路的史末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37.
2003~2005年,在每年的植物生长季,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和计算了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O2排放通量为203.22 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O2排放通量[348.31 mg/(m2·h)]的58%和放牧草场平均CO2排放通量[323.03 mg/(m2·h)]的62%;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H4排放通量为2.43 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H4排放通量[0.29mg/(m2·h)]的8.4倍和放牧草场平均CH4排放通量[0.07 mg/(m2·h)]的34倍;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N2O排放通量为0.020 mg/(m2·h),低于沼泽化草甸平均N2O排放通量[0.037 mg/(m2·h)]和放牧草场平均N2O排放通量[0.056 mg/(m2·h)].  相似文献   
938.
939.
940.
Pollen records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reveal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13.0 ka BP.Before 12.1 ka BP,steppe or desert-steppe vegetation dominated landscape then was replaced by a coniferous forest under a generally wet climate(12.1-11.0 ka BP).The vegetation was deteriorated into steppe landscape and further into a desert-steppe landscape between 11.0 and 9.8 ka BP.After a brief episode of a cool and wet climate(9.8-9.6 ka BP),a rel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