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首先针对边坡开挖或河谷下切的卸荷过程, 讨论了边坡应力场的分布, 提出了边坡二次应力的驼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伴随边坡二次应力场的形成, 岩质高边坡卸荷带的形成机理。进-步, 结合三峡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监测实践, 讨论了卸荷带的工程地质意义及其力学性状表现。最后, 利用本文的基本观点, 对三峡船闸高边坡卸荷带进行了合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加筋土挡墙在填方高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以一个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加筋土挡墙在填方高边坡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3.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李世海  高波  燕琳 《岩土力学》2002,23(3):272-277
采用面-面接触的三维离散元刚性块体模型,从实测节现面中取出其中的三组,按照其倾向,倾角和节理间距将三峡永久船闸未开挖的区域划分为10^5个离散单元,通过施加力边界条件,给出了与实测初始地应力场接近的数值模拟结果;然后,分4步模拟了永久船闸的开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会引起节理面出现张开趋势,个别岩体还会沿着节理面滑移。岩体位移的不对称现象较为自然地说明了由节理引起的岩体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4.
张奇华  严忠祥 《岩土力学》2002,23(4):516-519
讨论了柘林水电站安全监测网布置的合理性和特点,分析了安全监测成果;并采用能反映边坡变形行为特点的模型,对重要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变形预测。综合分析认为边坡现处于缓慢的变形阶段,且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5.
巫山县新城区主要衍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区自然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已广为报道。但对衍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涉及甚少。三峡移民迁建的县城、乡镇和工厂多位于长江沿岸低山斜坡地带,迁建区内沟谷密布、切割强烈、地形复杂,几乎无可供成片建设的平坦地带。为满足移民工程的需求,迁建业主都采用“削坡填沟”的施工方式,即在道路、迁建场地内侧开挖高边坡,外侧修建挡土墙,并将开挖的弃土弃渣堆积于挡土墙内或冲沟中。这在道路、迁建场地两侧形成了众多的人工高边坡、高挡墙,沿冲沟堆放了成串的弃土弃渣。对巫山县新城区详细的衍生地质灾害调查表明,三峡移民迁建工程施工中开挖的高边坡、修建的挡土墙和沿冲沟堆放的弃土弃渣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天然山坡的稳定性,堵塞了地表迳流的排泄途径,在某些地段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衍生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直接威胁移民建设工程。论文以巫山县新城区为重点,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和弃土弃渣堆放场进行调查评价。经调查共计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弃土弃渣堆放场122个,选定了重点监测对象20个,并对可能发生衍生地质灾害的3个地段进行了分析,为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进行适时管理和决策提供现时性强、数据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6.
李忠 《探矿工程》2005,32(8):38-39,42
介绍了成(都)—南(充)高速公路K73段高边坡深部位移监测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监测钻孔施工、测斜管安装、测试工艺及数据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7.
陕北砂黄土高边坡可靠度分析及边坡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北部砂黄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制约砂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陕北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建立了砂黄土边坡的状态方程;将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作为随机变量,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对砂黄土高边坡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计算结果与已发生破坏的典型砂黄土边坡对比分析表明,抛物线型破坏面可以较好地逼近实际滑裂面;对于同一边坡而言,在大致相同的总体坡度条件下,阶状坡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坡形为一坡到顶的边坡。文章基于分析计算结果,对210国道绥德段砂黄土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所提出的砂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工程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8.
针对深厚填土高边坡中单排悬臂桩、桩锚支护、双排桩、h型桩等支护结构存在的不足,分析探讨了三排桩刚架支挡结构。研究表明,三排桩刚架支挡结构用于支护深厚填土高边坡,可以同时起到“收坡”、“固脚”作用,既能节约用地,又可以有效发挥支挡作用。通过工程实例,分别采用位移法、MIDAS GTX NX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位移法简化方法可近似计算三排桩刚架支挡结构的弯矩。三排桩钢架支挡结构设计时应加强前排桩和连梁的截面刚度,保证节点位置刚性连接,刚架结构分级高度应大致均匀布置,且应尽量减少后排桩悬臂段高度。  相似文献   
129.
在湿陷性黄土丘陵山区通过平山造地开辟建筑场地,施工后高挖填方边坡变形特征及其交界线在坡面出露位置土体内部性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关键环节。为掌握西电东送重要枢纽——同心妙岭变电站湿陷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在该场地挖、填方区域边坡顶端布设了长度为416 m和372 m的测线,同时在挖填交界线两侧分别布设了长度为15 m和20 m的测线,利用pulseEKKO PRO专业型探地雷达,在所选测线上以0.5 m间隔为测点实施相关探测工作。结果表明:高挖方边坡波谱特征图像和地勘报告相同位置处土层分布一致,反射波较杂乱,边坡内部存在卸荷裂缝、零星破碎带等现象;高填方边坡无裂缝、局部沉陷等异常反射波面,填土均匀,填土下伏自重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潜在危险;挖填交界区域有较明显的挖填方交界线,该交界线坡度较缓,过渡均匀;交界线左侧(挖方区)探测波形复杂,岩性种类多,土体密实度高,右侧(填方区)波形规则,土性单一,土体密实度低,挖填方土性的差异性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平山造地建筑场地的高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0.
以功东高速大营盘碎石土深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分析,在低频高幅的地震波作用下,深入考虑网格划分和输入波以保证模拟的准确性,以此来研究高烈度地区地震作用下高边坡开挖及时支护的工序下的自然和降雨工况不同的变形和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在静力开挖支护阶段,开挖主要影响范围为开挖面附近的土体,位移主要为回弹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回弹位移增加变缓。向下坡方向的位移趋势从坡脚开始产生,在降雨工况下所有坡面测点均产生向下坡方向位移。(2)地震作用下,坡体会产生多条剪切带倾泄能量,而地震降雨工况下产生坡顶到坡脚的贯通剪切带,成整体失稳趋势。(3)输入地震波峰值及其在此峰值点的位移响应存在时间差,且此点位移也不是位移最大值,降雨对中上部坡体位移影响较大,会使位移较自然工况下几乎成倍增加。(4)在地震中下坡方向的水平位移越大,其加速度响应越有降低的趋势,且越往坡体内部,降雨对加速度响应影响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