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0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1593篇
测绘学   1104篇
大气科学   715篇
地球物理   935篇
地质学   3456篇
海洋学   56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131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中国煤炭地质》2008,(4):78-78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本刊严格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顺序编码制著录体系。  相似文献   
72.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黄土高原西峰(35.7°N,107.6°E)和段家坡(34.2°N,109.2°E)两个剖面中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的1281块定向古地磁样品做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证实了Matuyama-Brunhes(M-B)极性转换带位于L8的中下部.提出了下列观点:1.M-B极性转换过程与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为3600-4500a,而与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则为8000-9000a,即强度变化存在“超前和滞后” 效应;2.M-B转换场的形态是由三次快速倒转和一次不成功的倒转构成,或者说,转换场具有快速变换极性的振荡特征;3.M-B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以轴对称的非偶极子场为主,而是偶极子场至少与非偶极子场相当;4.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物所含磁性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它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详细结构的良好物质.  相似文献   
73.
烃气测量是油气化探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烃气测量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测量土壤中游离烃气如K—V指纹法、吸附丝法、物上气法及直接取土壤气测量法等。此类方法由于需特殊设备及壤气测量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目前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另一类为土壤吸附烃气法即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酸解烃气法、此法在多数油气田上取得好效果,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如黄土、荒漠及水网发育等特殊景观区效果不好或不显著。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烃气测量法──土壤相态烃测量法。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只选择性提取由油气藏渗漏过程中保存在运移通道围岩及近地表土壤各种次生矿物结构中以"穴居"态存在的轻烃组分。"穴居"态烃为累积性的指标,不受外界温度、修水等的影响,保存较牢固,测定结果稳定。相态烃法避免了酸解烃法存在的生物成因烃、矿物同生烃及碳酸盐的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指标的信噪比,突出了应有的异常。本方法已在黄土厚覆盖区两个已知油气田和一个风成沙覆盖的断裂发育油田上试验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相态烃法优于酸解烃法。  相似文献   
74.
振冲碎石桩在不同的地基中有不同的作用,本文就某热电厂工程中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处理饱和(软)黄土地基,提高其承载能力,以及用振冲桩消除地基中饱和粉细砂的振动液化等效果,用试验和理论计算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5.
马雪盈  刘庆  闫方超  何苗  张宏远 《岩石学报》2021,37(8):2562-2578
强亲铁元素与亲石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因此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造山带中超镁铁岩的成因及演化提供重要信息。位于苏鲁造山带东北端的胶东海阳所超镁铁岩主要由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它们常以团块状赋存于花岗质片麻岩中。虽然前人对这些超镁铁岩已经开展大量岩石学研究,但关于其成因及构造属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开展了海阳所超镁铁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强亲铁元素及Re-Os同位素的分析工作,结果显示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较高的MgO和Fe2O3T含量,较低的Al2O3、TiO2和CaO含量,明显富集流体迁移元素(U、Pb),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强亲铁元素没有发生明显分异,但Ru显示正异常,表明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是经历了低-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及熔/流体交代作用影响的残余地幔橄榄岩。海阳所辉石岩的主量元素表现出明显的结晶分异特征,稀土元素较原始地幔富集,铂族元素(PGEs)含量较低且发生了明显的分异,表明辉石岩的地幔源区经历过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硫化物的分离。海阳所蛇纹石化橄榄岩的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大洋亲和性,与辉石岩不具有熔体-残留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发育较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与辉石表现出韧性变形的特征,同时有辉石岩侵入到橄榄岩的现象,表明该地区的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与辉石岩既不同时,也不同源,因此,暗示了该套岩石组合可能形成于大洋核杂岩(OCC)与洋脊型蛇绿岩(MOR)堆晶岩交互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76.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77.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相似文献   
78.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oot exudate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and remobilizing contaminants in rhizospheric soil. Effects of four LMWOAs on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p-chlorophenol by yellow earth was studied in batch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ious application of LMWOAs to enhanc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chlorophenol of the soil in the order of maleic acid〉malic acid〉oxalic acid〉citric acid. However, when LMWOAs were applied to soil where p-chlorophenol had been previously adsorbed, substantial p-chlorophenol was desorbed from soil by oxalic acid, whereas citric acid, malic acid and maleic acid didn't desorb as much p-chlorophenol from soil as deionized water.  相似文献   
79.
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桩基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依据负摩擦产生的机理——中性点理论,论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基设计应考虑中性点,而不应全部计入负摩阻的观点。  相似文献   
80.
Desert winds aerosolize several billion tons of soil-derived dust each year, including concentrated seasonal pulses from Africa and Asia. Huge dust events create an atmospheric bridge over continents and oceans, and eject a large pulse of soil-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se dust events might therefore have a role in expanding the biogeographical range of some microorganisms by facilitating rare long-distance dispersal event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bes associated with African dust events and determine if they pose a risk to humans or downwind ecosystems.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vacuum filtration in a source region (Mali, West Africa) during dust events and plated on R2A media to culture microorganisms. These organism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in similar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Caribbean during Saharan/Sahelian dust events. A high-volume liquid impinger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Barbados, collecting aerosol samples during African dust events. Over 100 bacteria and fungi (19 genera of bacteria and three genera of fungi)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from source region dust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