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发现于甘肃马鬃山地区公婆泉盆地和俞井子盆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总结。基于恐龙化石的产出层位和组合成员的相似性,将两地的恐龙归入同一个恐龙化石组合——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中晚期—阿尔布早中期。另外,通过与辽西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进行对比,归纳出该组合的特点。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对深入研究中国北方早白垩世恐龙化石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2.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 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 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 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 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 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 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 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 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 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 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 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 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 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 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是国内最重要超基性岩出露地区之一,铬铁矿规模大小不等均产于超基性岩中。通过对矿体含矿性特征和赋存层位、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等综合对比研究,认为索伦山地区铬铁矿床属于典型的蛇绿岩型铬铁矿床,矿床成因可能与熔——岩反应有关,同时对该区域进一步铬铁矿找矿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
山西塔儿山地区的夕卡岩型铁矿是山西省的重要铁矿类型。夕卡岩型铁矿的赋矿围岩以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主,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共3个组7个岩性段。该区中奥陶统的特点是白云质成分较高,较纯的灰岩较少,表现为潮上潟湖相、潮上盐坪相和潮下陆棚相交替的沉积环境;岩石富MgO,大部分碳酸盐岩的CaO/MgO值为2.63~5.51,属于方解质白云岩或富白云质灰岩;在热液交代作用过程中,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经热液交代形成了镁夕卡岩岩石组合,以透辉石-金云母夕卡岩、透辉石夕卡岩和金云母夕卡岩为主,铁矿体主要产于镁质夕卡岩中。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控矿作用表现为:大部分的铁矿体都产于由富镁碳酸盐岩蚀变而成的镁夕卡岩中,围岩中的镁质可以降低岩浆温度和黏度,转换硅酸盐中的铁质,形成镁质夕卡岩和铁质堆积;含石膏层的碳酸盐岩在成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够改善岩浆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蚀变和矿化,还能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成为构成夕卡岩型铁矿矿集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论述的地层,系1961年在宁镇山脉之首次发现。我们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地层小单元,其理论根据是:①地层中所含生物群独具特色,有Schwagerina tschernyschewi化石带;②沉积建造别具一格,以粉砂质页岩或石灰质页岩为主,并夹有灰岩层或透镜体,与其上覆、下伏地层均迥乎不同;③与下伏地层船山群之间,具有一明显的侵蚀面,与上覆栖霞组灰岩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96.
崤山地区位于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金银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西部,但其金矿探明储量远低于西部的小秦岭和东部的熊耳山地区。因此,崤山地区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成为产业部门关注的重点。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本文提出区内金矿主要以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分析,认为该区的金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可划分为(1)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2)黄铁矿-石英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2)和(3)为主成矿阶段。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均一化温度及硫、氢、氧、铅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流体成分为富含CO2的水流体,且溶解了数量较多的Na+和Ca2+离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285℃,表明崤山地区的金矿床属以中温为主的热液矿床,缺少高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0.5‰~5.4‰,具深源硫特点;δ18 OH2O值变化为0.1‰~9.4‰,δ18 D值变化为-134.9‰~24.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结合崤山和小秦岭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出露面积对比,崤山地区找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剥蚀程度较低,因而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7.
画子山地区隶属于赣东北塔前-赋春成矿带,其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深部成矿条件优越等特点。在复杂的地质条件情况下,对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较为客观的反映地下深部信息。而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前提,首先对画子山地区的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分析。基于物性分析结果,在画子山地区针对性的布设两条(8 线和11 线)重力、磁法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然后结合地质、物性、钻孔等资料对综合剖面进行解译,解译得到重力高值和低阻异常区是由矿化引起,磁异常带由蚀变所引起。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剖面反映出地下的高密度体、高磁性体和低阻高极化体的分布规律,圈定出找矿的重点区域为万年群牛头岭组上段地层的西南方向,为画子山地区的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8.
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浙江诸暨璜山地区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金(银)矿为大气降水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下渗的被加热了的大气降水,并有一定量的岩浆或火山热液加入;成矿溶液为中等盐度的中性偏碱性水;成矿作用是在低温、低压、弱氧化或弱还原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
调查了幕府山地区的旅游资源 ,摸清了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各自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 ,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 ,结合其开发前景划分了 3大类旅游资源 ,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总体保护与开发设想及其空间格局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0.
安徽浮槎山地区片麻岩套特征及成因、时代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详细的1:5万地质填图资料,对侵位于阚集(岩)群、肥东(岩)群的变质变形侵入岩组合 ──片麻岩套的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系统的阐述,确认其为一套属于钙碱性 系列的同源演化序列,并对其成因(岩浆起源、构造背景等)、成岩时代(形成于吕梁期、受晋宁期构造变 质叠加改造)作了分析与探讨,为正确认识大别-苏鲁造山带皖中段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 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