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798篇
海洋学   291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7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下的黄河源区水资源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车骞  王根绪  孔福广  陈玲  姜秀娜 《水文》2007,27(2):11-15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针对黄河源区特殊的下垫面条件,着重冰雪和冻土的水文过程调试,对模拟结果的评价显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变化。不同情景下演算得出的水资源量数据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模型结构以及参数的优化,模型在寒区水资源研究和管理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利用1971-2000年东营市及所辖3个县站的资料分析了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是一年中大雾出现最岁的月份,广饶县大雾出现得最多,平均每年大雾日有22.7天。针对2006年9月20-23日连续大雾天气,分析了其高、低空环流形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营秋冬季大雾的预报着眼点。对于连续性大雾的第一天预报,需要湿度条件、辐射降温条件、风力条件均有利时才易出现大雾,而对于连续性的大雾,对辐射降温条件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53.
利用1992—2004年凌汛期间的凌汛情况及气温、冻土等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黄河乌海段凌汛的特点及凌灾的原因,建立了凌汛预报方程,研制了“黄河乌海段凌汛预报系统”,实现了对黄河乌海段的流凌时间及开、封河时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4.
On the basis of 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unshine duration, and pan evaporation from 2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Basin from 1960 to 2001,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hypothesis test techniques to detect the long-term trend for major climate variabl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Parametric tests are limited by the assumptions such as the normality and constant variance of the error terms. Nonparametric tests have not these additional assumptions and are better adapted to the trend test for hydro-meteorological time series. The possible trends of annual and monthly climatic time series are detected by using a non-parametric method and the abrupt changes have been examined in terms of 5-yr moving averaged seasonal and annual series by using moving T-test (MTT) method, Yamamoto method, and Mann-Kendal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0.8℃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Basin during the past 42 years. The warmest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 nonlinear tendency for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negativ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declining center for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Basin during the past 42 years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from 1972 to 1989 and a decreasing tendency from 1990 to 2001. The nonlinear tendencies for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and pan evaporation were also negative. They have decreased by 125.6 h and 161.3 mm during the past 42 years, respectively. The test for abrupt changes by using MTT method shows that an abrupt wanning occurred in the late 1980s. An abrupt change of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middle 1980s and an abrupt change of the mean sunshine duration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1980s. For the annual mean pan evaporation, two abrupt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1980s and the early 1990s.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Yamamoto method show that the abrupt changes mostly occurred in the 1980s, and two acute abrupt changes were tested for the spring pan evaporation in 1981 and for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1985. According to the Mann-Kendall method, the abrupt changes of the temperatur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1990s, the pan evaporation abrupt changes mostly occurred in the 1960s, and the abrupt changes of the sunshine duration primarily took place in the 1980s. Althoug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ree methods are different, it is undoubted that jumps have indeed occurred in the last four decades.  相似文献   
155.
河南省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规划营造林38.9万hm2,总投资12.77亿元。经测算,项目实施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别为44.17,18.95,103.75亿元,综合效益达166.87亿元,而且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6.
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今后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7.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64,自引:13,他引:51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是内蒙西部阿拉善高原的主要天然绿洲。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不合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黑河下泄水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本地区乃至周围广大地区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以水为中心,加快中游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步伐,保证下游一定量的供水,并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力争在10~15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8.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王让会  樊自立 《遥感学报》1998,2(2):137-142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应用多时相(1959年、1983年、1992年)、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编制阿拉干地区不同年代沙漠化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对图件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沙漠化动态图;通过GIS数据库提供的资源环境定量数据,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分析阿拉干地区沙漠化的演化过程,并借助于GM(1,1)模型,预测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9.
黄河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军祥  康凤新 《中国地质》1998,(2):29-31,33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以其丰盈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今天黄河又怎样了呢? 1972年黄河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以后,则半年出现断流,并趋逐年严重之势。1997年断流时间提早到2月7日,至11月20日累计断流221天,断流河段占下游总河长的80%以上。昔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已成为“黄河之水涓涓来,干涸河床牛羊走”。黄河断流给沿河广大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探讨了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我们的地质学家们出谋划策,为拯救我们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0.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环境的恶性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叶青超 《地理学报》1998,53(5):385-392,T001
近10年来黄河频繁断流和河道萎缩并存在的发生和发展,是黄河有史以来出现的一个转折点,总的形势不仅加重了今后三角洲防洪的负担,而且对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