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71.
从变质作用演化、构造变形作用演化方面探讨了处于冀东与密云之间的兴隆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772.
苏北桃林岩基与苏胶造山带燕山期隆升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北桃林岩基主要单元角闪石、黑云母的矿物化学研究揭示,苏胶造山带在印支期陆内双向对冲碰撞造山后,于燕山期末A型花岗岩体侵位之前,由挤压向拉伸转化时期,曾发现急剧隆升。早期隆升快,为0139mm/a,中期隆升变慢,为0023mm/a。山根拆沉,均衡抬升,地幔上隆,上地壳伸展造盆成山,是造就苏胶造山带现今盆山构造和(超)高压带燕山期折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3.
幔-壳地球化学演化和岩浆期后金属富集成矿的历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岑况 《地学前缘》1999,6(2):375-383
系统论述了岩浆期后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整个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球壳幔物质分异演化的关系。笔者认为,岩浆侵位冷却结晶过程或随后金属矿床形成的时间相对于地球元素演化富集的历史是很短暂的。金属成矿的演化历史开始于元素的幔壳分异,其后成矿物质伴随全球性板块运动,经历了地壳不同构造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迁移演化,最终到达和定位于现今矿床的位置。因此,地壳中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类型的划分与成矿元素所经历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环境有关。文中还论证了应用矿床中的热液黑云母和岩体中的岩浆成因黑云母的x(F)/x(OH)和x(Mg)/x(Fe)等成分指标,由此可识别岩浆源岩性质和岩浆冷却结晶的物理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774.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内花岗斑岩主要分布于铜坑-长坡-巴里-龙头山矿区的东侧,受近SN向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为了探讨花岗斑岩的成岩成矿条件,对花岗斑岩中以斑晶、包体以及基质形式产出的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主要为岩浆成因的铁质黑云母,且指示岩体具有高碱度的特征.与斑晶和包体黑云母相比,基质黑云母相对富铁、锰、锂,贫镁、钛.斑晶和包体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88~715℃,结晶压力为1.7~2.3 kbar,相当于6.3~8.4 km的侵位深度;基质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630~673℃,结晶压力为1.6~2.0 kbar,相当于6.0~7.4 km的侵位深度.斑晶、包体和基质黑云母的氧逸度分别为-17.0~-16.1、-17.0~-16.6和-19.0~-17.4,指示在侵位的过程中,伴随着岩浆的上涌,氧逸度随之降低,成岩条件由相对氧化向相对还原的方向变化.与花岗斑岩有关的共存流体性质研究显示,斑晶黑云母中的lg(fH2O/fHF)Fluid、lg(fH2O/fHCl)Fluid和l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41~3.82、3.78~4.07和-0.54~-0.17;包体黑云母中的lg(fH2O/fHF)Fluid、lg(fH2O/fHCl)Fluid和l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90~4.11、3.86~4.11和-0.74~-0.43;基质黑云母中的lg(fH2O/fHF)Fluid、lg(fH2O/fHCl)Fluid和lg(fHF/fHCl)Fluid值分别为3.90~4.39、3.85~4.96和-0.61~0.25.结果显示,在花岗斑岩上侵的过程中,与不同阶段结晶生成的斑晶、包体和基质黑云母共存的流体在成分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不是单一的流体.大厂花岗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的变化指示岩浆结晶过程早期阶段具有高温、高碱度和低氧逸度的特征,有利Sn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进而对大厂锡多金属矿床起到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775.
北山南部地区进行矿产地质调查,以查明矿产类型和分布情况。在长城系石英片岩中发现富锰岩石,其野外产出厚度0.5m,沿走向延伸4.6m,呈扁豆体形状,其上部为含锰灰岩与含锰磁铁石英岩,围岩为石英片岩。岩石颜色为黑色,致密块状,半金属光泽,染手。对采集的富锰岩石样品,化学定量分析,Mn为29.68%、30.59%、27.72%,Mn/Fe分别为9.2、9.8、8.7,P/Mn分别为0.00071、0.00078、0.00076。含锰灰岩Mn为4.62%~4.92%,含锰磁铁石英岩Mn为0.52%~1.54%。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分析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组成有菱锰矿(Rhodochrosite,MnCO_3)、软锰矿(Pyrolusite,MnO_2)、水锰矿[Manganite,MnO_2·Mn(OH)_2]、锰铝榴石[Spessartine,Mn_3Al_2(SiO_4)_3]、锰钙辉石[Johannsenite,CaMn(SiO_3)_2]、蔷薇辉石[Rhodonite,(Mn,Fe,Ca)_5Si_5O_(15)]、锰橄榄石(Tephroite,Mn_2SiO_4)等。笔者发现的富锰岩石与国外锰矿床的矿石相比较,其特征和主要矿物组合,类似于古元代巴西变质锰矿床、泥盆纪南乌拉尔变质锰矿床和白垩纪日本变质锰矿床。从野外富锰岩石产出的地质特征,结合室内样品测试分析结果,并对这些特殊矿物和锰含量的研究认为,①富锰岩石可能是在敦煌古老地块边部滨浅海环境沉积形成,锰的来源可能与陆源和热液流体有关;②在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中,砂岩变质成为石英片岩,灰岩中的菱锰矿、软锰矿和水锰矿部分变质成为含锰硅酸盐;③之后可能又发生了表生风化作用形成现今的富锰岩石;④富锰岩石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具有形成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776.
刘行  邹灏  李阳  李欣宇  蒋修未  张强  李蝶 《现代地质》2020,34(5):1043-1057
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龙门山造山带中段, 处于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地块西缘的过渡地带,是研究扬子西缘构造-岩浆事件的典型地区。通过对新元古代灯杆坪岩体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测试工作,重点对花岗岩中斜长石结构成因特征、黑云母成分特征、岩浆演化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灯杆坪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具有简单“反环带”结构,主要为更长石(An12.51Ab47.43Or40.06),正长花岗岩中“熔蚀结构”显著,碱性长石居多,多为透长石(An7.46Ab42.39Or50.16); 花岗岩体中的黑云母具有富铝、富铁、低镁、低钾的特征,属铁质黑云母。同时IFe值为0.47~0.50,表明该岩体中的黑云母未遭受后期流体的改造。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灯杆坪岩体属于过铝质花岗岩,其形成与壳源岩浆有关。结晶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1×10 5~2.23×10 5 Pa、6.58~8.11 km,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750~786 ℃,并且有较高的氧逸度,属于中深成相。这一结果为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800~740 Ma期间的强烈伸展-岩浆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77.
黑云母不仅是理想的40Ar-39Ar年代学定年矿物,其化学组成还可用来指示母岩浆物理化学条件、岩浆源区及分异演化程度、成矿潜力和成岩构造环境.本文对辽宁赛马碱性杂岩体中分布最为广泛的霓霞正长岩中的黑云母开展系统电子探针分析和40Ar-39Ar定年,结合pMELTS软件对前人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数据开展了平衡结晶计算,探讨了母岩浆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过程和成岩构造背景.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赛马霓霞正长岩黑云母具有高铁高钛特征,属铁质黑云母.根据黑云母主量元素含量及比值估算黑云母结晶温度为770~800℃,lgfO2介于-16~-14,而pMELTS平衡结晶计算结果表明整个霓霞正长岩岩浆体系于1 300℃以上便已开始结晶,且随温度降低氧逸度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这种较高温度和持续降低的氧逸度环境不利于岩浆热液的分异,使得碱金属(Na)、挥发分及铀钍稀有元素保留在岩浆房内并在后期钠质岩浆(异霞正长岩)结晶分异过程中富集成矿.部分黑云母发育完好的振荡环带,且核部较幔部具有更高的TiO2、Na2O含量和更低的SiO2含量和Fe3+/(Fe3++Fe2+)比值,也进一步证实黑云母结晶后残余岩浆具有更低氧逸度和更高Na含量.赛马碱性岩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近东西向碱性岩带的一部分,本文获得其黑云母40Ar-39Ar年龄为222 Ma左右,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78.
聂凤军  裴荣富  吴良士  Bjore.  A 《地球学报》1995,16(1):36-44
白乃庙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乃庙-谷那乌苏一带。这套岩层与毗邻的侵入体不仅是白乃庙-温都尔庙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赋存有一系列铜(金)和金矿床(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信的年龄数据,一般认为:白乃庙群绿片岩和侵入岩体均属奥陶-志留纪 ̄[1]。据最新资料,白乃庙群绿片岩锆石铀-铅年龄为1130±16Ma ̄[2]属中元古代。查明绿片岩和侵入岩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了解华北板块北缘内蒙古中南段的构造。岩浆演化,确定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白乃庙群绿片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和Sr同位素研究。并且对它们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79.
中国南天山造山带蓝片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序常  汤耀庆  王军  高俊  赵民 《地球学报》1994,15(Z1):54-64
中国西北部地区发育多条蓝片岩带。其中南天山蓝片岩带东西延伸1000余公里,西部可能与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巴什带(Atabashi)和万利苏(Maylisu)相连,东部可能与我们发现的南天山中部库米什蓝片岩相连。它是古亚洲域最长、最重要的一条高P/T变质带。本文在较系统地对南天山高P/T变质矿物组合、探针分析、同位素测年等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认为该带主要为蓝闪石片岩-绿片岩的过渡相。该带与其北侧的高P/T变质岩-混合岩化花岗岩质岩石以及中酸性侵入岩等构成古又变质带。从PTtD轨迹中可以判别439Ma为南天山  相似文献   
780.
十堰—武当地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和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发育的变质岩可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该地区含石榴子石片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变质作用条件。结果表明: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方滩—王家山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的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44℃~410℃和368℃~431℃,属于低绿片岩相;由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十堰—大木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22℃~440℃和535℃~540℃,属于低—高绿片岩相。结合区域变质变形研究成果,认为十堰—武当地区中低级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构造带印支期洋盆闭合伴生的俯冲-增生过程有关,它使得不同变质级别的岩石发生并置然后一起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