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相似文献   
72.
下垫面对WRF模式模拟黑河流域区域气候精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小多  李新  冉有华  刘超 《高原气象》2012,31(3):657-667
利用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土壤质地类型和地形高度值替换了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中的相关数据,通过数值模式试验检验了下垫面数据对WRF模拟精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7个测站观测数据的比较,以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为指标,分析了WRF模式下垫面数据改变对近地表气象要素的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WRF模式本身的地形高度信息在黑河流域上游地区有较大误差,造成了一定的模拟误差。而使用高精度的下垫面数据可以提高WRF模式在黑河流域上游复杂区域的模拟能力;(2)2m气温除了随地形高度递减外,还受土壤质地和土地覆盖小幅度影响,而且进行地形订正后的2m气温与2m湿度的模拟在下垫面为水体的区域对比强烈,因此为模式提供准确的水体分布信息也至关重要;(3)2m气温和湿度等要素的模拟差异值与地形高度资料的差异呈负相关,而降雨量的差异与地形高度差异呈微弱的正相关,与土壤质地差异和土地覆盖差异的相关性也比较弱。  相似文献   
73.
叶达忠  黎富忠 《测绘通报》2012,(Z1):131-133
介绍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根据水利施工测量规范要求,建立高精度水准测量控制网。重点对控制网的等级精度、起算数据方案选择、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最终精度评定指标考核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最弱点误差、最弱点间高差误差、每千米偶然中误差、每千米全中误差等关键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74.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10,29(2):514-522
利用1982—2006年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中国西北地区各气象站所在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多年平均最大值(IMAX),给出了判定气象站所代表区域下垫面类型的一个标准:0.45≤IMAX1为绿洲;0.20≤IMAX0.45为戈壁;0IMAX0.20为沙漠。根据这一标准选择张掖、阿拉善右旗和山丹常规气象站分别为绿洲、沙漠和戈壁代表站与HEIFE试验相同的3种下垫面观测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常规气象站与野外站观测的地—气温差的比较显示,两者在绿洲下垫面秋、冬、春三季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夏季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变化位相相反;沙漠下垫面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者比后者略偏大;戈壁下垫面最为接近。夏季绿洲下垫面两者地—气温差不同,受下垫面状况和太阳直接辐射作用的共同影响,每日14时的地温有很大不同;两者气温的日变化形式相同,但前者全年都略高于后者。(2)气象站与野外站地面风速的比较发现,绿洲和沙漠下垫面上两者观测的10 m风速值全年均相近,戈壁下垫面前者的值要比后者小很多,气象站年平均风速只有2.3 m.s-1,而野外站达到4.9 m.s-1。本文主要对影响地面感热定量计算的几个气象要素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气象站和野外站观测资料之间的异同以及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对其所在区域的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为气象站与野外站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5.
王慧  李栋梁 《大气科学》2010,34(5):1026-1034
本文利用黑河野外试验 (HEIFE) 地面观测资料, 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干旱区内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热力输送系数CH, 结合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NOAA) 系列卫星遥感观测的反映地表植被特征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NDVI) 资料, 经拟合得到了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不同下垫面的CH-NDVI参数化关系式, 并对此关系式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区域尺度而言, 在缺乏用其他方法获得较准确的区域CH值的情况下, 利用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对其估算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利用区域尺度气象模式模拟黑河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华  蒋浩宇  胡非 《大气科学》2008,32(6):1392-1400
应用中尺度区域模式RAMS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system), 在40余组不同参数的条件下模拟中国干旱半干旱黑河地区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特征, 并以此探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为了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模式的稳定性, 模拟连续运行30天, 其中包含晴好和阴雨的天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即使使用较为可靠的NECP再分析气压层资料和实地探测资料, 进行初始场和参数的输入, RAMS的默认设置也很难较为合理地反演出地表能量通量, 只有合理地调整好其土壤特征参数, RAMS才能得到与实测资料符合得较好的结果。土壤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 土壤含水量、 土壤层总厚度、 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77.
近50年来黑河山区汇流区温度及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史料和树轮资料,对黑河山区汇流区降水近50年来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对应关系、变化的可能成因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汇流区降水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比较明显,近50年来黑河山区汇流区降水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缓慢增加的趋势。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扩大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至更北,从而使祁连山中西部降水增加。因此,总体来说,全球气候的变暖有利于黑河山区汇流区降水的增加。目前,黑河山区汇流区正处于1980年代开始的历史上有资料记载以来的第5个温暖期和第3个暖湿期,预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黑河山区汇流区降水将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继续维持这种缓慢增长的状况。  相似文献   
78.
祁连山及黑河流域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张杰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4,23(1):81-88
利用祁连山及其周围4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年降雨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并将其分为3个部分。进而采用网格分析法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针对黑河流域所在的祁连山中东部的降水分布,进行年降雨量分布的拟合研究,着重分析了模拟雨量场在空间上的复杂变化。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黑河流域的祁连山区局地降水分布能够很好地模拟,局地降雨量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基本吻合,同时网格场的降水分布更能反映出山区的复杂地形,其雨量分布为黑河流域的用水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李森  李凡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科学》2004,24(1):61-67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20世纪50年代以来,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绿洲萎缩,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9.276%和28.083%,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0.
工程隧洞施工不仅可能存在因突涌水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工程区地下水渗流场平衡,影响地下水的正常循环,存在影响或疏干地下水而导致的环境影响问题,处置不当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及社会稳定问题。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某深埋长隧洞为依托,采用GMS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况下隧洞涌水量、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泉点影响程度、运行期水位恢复情况等进行预测研究,为合理评价隧洞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研究制定渗控标准等提供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