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黔南岩溶石山区电测深法异常类型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抗旱打井找水开发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实例证明,黔南岩溶石山区不同岩溶形态富水电测深法异常类型及成因有一定规律可循,单支电测深曲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缓升型、缓降型、低阻平台型、低阻V型、低阻平升型.低阻降尾型,富水地段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异常类型可划分为低阻U型、低阻O型、低阻梯度带型、低阻台阶型.  相似文献   
72.
黔南地区中泥盆统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3.
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黔南晚石炭世发育了大规模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这在晚泥盆世的F/F生物绝灭事件后尚属罕见。礁的主体是由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礁体在空间上由四个单元组成,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物碎屑滩、点礁和泥丘、生物碎屑灰岩和Fomitchevella骨架岩。各单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不同,营养结构也有相应的差异。按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按其在造礁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成造礁生物、附礁生物。分析表明,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同,其在礁体形成过程中也分别担任着造礁、附礁等角色。由各单元的生物组成和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反演了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划分成生物碎屑滩阶段、点礁和泥丘阶段、Fomitchevella定殖阶段和Fomitchevella统殖阶段四个阶段。Fomitchevella 和Ivanovia cf. manchurica两种珊瑚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珊瑚礁生态系中的地位,而整个生态系统也依靠快速吸收营养盐的营养机制维持了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
“黔中隆起”,因袭罗绳武原用名称;“黔南坳陷”,系笔者等1958年所创。本文试将“黔中隆起”、“黔南坳陷”调整改组,从新划分构造单元格局,即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其北为“川南黔北构造地层地体”;其南为“黔南构造地层地体”。“黔中隆起”南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北以华蓥山深断裂为界,西以垭都、紫云深断裂为界;东边,贵州境内以白露断裂及北东向断裂组西南端消失线为界;四川境内以南川、涪陵、丰都为界。 笔者对“火烘型”泥盆系沉积构造控制因素、生物礁成生环境……等作了反思与补充修正。同时对贵州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强调以断裂为主,沉积古地理次之,岩浆活动、热液浸染、风化淋滤……等又次之,相互融合渗透。  相似文献   
75.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黔南独山地区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炭系著名剖面进行了重新研究.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其中岩关阶2个,大塘阶3个,威宁阶2个,马平组3个,大部分可以在台地和斜坡带追踪对比.在晚石炭世Triticites(Tr)带内识别出17个副层序和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与北美中大陆同期17个四级层序和相应的海侵-海退旋回对比.黔南和北美中大陆之间存在相同的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不同的构造背景,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贵州凝冻天气主要以雨凇形式出现,该文利用黔南州1968年12月—2018年3月12日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50 a来出现的雨凇和凝冻天气的空间分布、初始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利用NEC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黔南出现特重级凝冻和重级凝冻的500 hPa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凝冻天气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关系,尤其瓮安出现的凝冻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罗甸、荔波50 a来未出现凝冻天气;黔南凝冻平均初日在1月中旬到下旬初,平均终日在1月下旬后期;在区域性凝冻天气环流场分析中,高纬地区的冷高压位置越往南且强度越大,则影响黔南出现区域性凝冻天气可能性越大,尤其在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情况下,凝冻灾害最重。  相似文献   
77.
黔南坳陷及邻区盆地演化和海相沉积的后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围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的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的北界和西南界断裂的基础。中侏罗世后的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的东界,印支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的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的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8.
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及双壳类动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逢清  高勇群 《现代地质》2000,14(3):327-332
根据生态环境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黔南晚二叠世生物群和地层可分出两种类型 :“浅海台地型”和“次深海裂陷槽型”,后者为深水型。简述了深水相地层的特征 ,据地层内所含化石确证了地层时代 ;据所含菊石、遗迹化石及围岩的沉积特点和类型 ,证实研究区晚二叠世时为深水环境 ;较系统地研究了黔南晚二叠世深水相双壳类动物群 ,它们的特征为薄壳、壳体较小、个体数量多、壳表以光滑和同心饰为主。化石中以 Claraia,H unanopecten最为发育 ,建立了 H u-nanopecten exilis-Claraia primitiva组合 ,并与国内同期的双壳类组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9.
文章利用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结合黔南碳酸盐岩岩性图、黔南构造要素图等地质资料,以石灰岩、白云岩以及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三类岩组地层作为切入点,获取并分析了黔南地区碳酸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结果发现:①石灰岩地层在影像上总体显示为色调单一、地形高差大,基本无水系和建设用地分布;白云岩地层在影像上总体表现为色调丰富、水系发育、建设用地分布多;石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地层总体影像特征介于二者之间。②分布于不同构造发育区域的碳酸盐岩岩组地层在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差异较大,即使是同种岩性的地层也会由于受到节理、断层、向斜和背斜等构造的影响形成形态各异的影像。   相似文献   
80.
2009年夏末到2010年初春,黔南州发生严重干旱。文章分析黔南州干旱期间的气温、降水资料,与历年同期进行比较,温度、降水多项记录创下新的历史最高(最少)记录,得出此次干旱是全州有气象记录以来干旱时间最长、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并对干旱期间的预报服务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