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25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2603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1979—2010年山西省日降水量资料与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方法探讨了欧亚范围大气低频活动与山西省4—9月降水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山西日降水量的主要分布模态有全省一致型、北中部型、中部型;山西日降水量准双周周期特征明显。影响山西降水的500hPa低频关键区在我国东部沿海渤海附近,低频影响系统是渤海低频高压。渤海低频高压存在准双周变化周期;渤海低频高压指数转为正位相超前山西降水日0~3d。渤海低频高压来源于西西伯利亚低频高压(主要出现在西西伯利亚东部至中西伯利亚西部),西西伯利亚低频高压传播至渤海附近大约一个准双周周期。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天津市蓟州区降水、地形地貌、人口、地质灾害、DEM数字高程数据等资料,以天津北部蓟州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结构不规则网格设计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直接雨量和间接雨量、水流流速、地形地貌、人口密度、发生频率等泥石流危险因子权重,建立天津泥石流危险度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对蓟州区2011-2018年11次强降雨过程进行泥石流危险度评估。结果表明:过程降雨量最大、降雨最为集中的2016年7月20日泥石流危险度最高,雨势平稳的2018年8月12-14日危险度最低;蓟州区2012年7月22日出现的双安泥石流以及2018年7月24日出现的小型山体崩塌,在模型对应的区域内均显示有泥石流风险存在,表明模型对泥石流具有较好的评估能力,可应用于业务和服务中。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计算了蓟州区不同重现期1 h和12 h雨量,利用泥石流危险度评估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雨量的泥石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蒙山八字峪砾石堆积堤的地貌成因和年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乃昂  何青华  孙德浩  刘啸  陆晨遨  王奕心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6-67030006
山东蒙山八字峪砾石堆积堤对称分布于出山沟口,沿流向延伸,具有分段现象和弧形或舌状沉积的典型特征。2020年10月在蒙山八字峪砾石堆积堤测量了56块砾石组构,并在叠置砾石隙间和砾石层底部采集到3个树干14C测年样品。研究结果如下:(1)八字峪砾石组构、沉积构造、地貌组合等标志,均指向其为山洪泥石流堆积物;(2)缺少扇形地、表泥层与底泥层,具有砂砾透镜体的砾石层,揭示八字峪砾石堤为暴发频率极低、发展周期较长的间歇性泥石流堆积;(3)根据已有测年结果和乔木定居期,八字峪砾石堤在距今50年前曾发生山洪灾害,这与文献记载具有一致性;(4)八字峪砾石堤成因属于暴雨直接类特大型历史泥石流,可能是一次性、短历时快速地貌灾害过程;(5)八字峪砾石堤形成原因与冰川作用无关,也不是“典型的石河”。已报道的蒙山“冰川遗迹”,不仅缺少可靠的三要素地貌组合证据,而且缺少年代学和沉积学依据。总之,本文从证据链上进一步增强了蒙山山麓碎屑堆积为山洪泥石流成因判别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大别山北缘主要由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组成,其处于华北和扬子板块结合处,是探究两大板块耦合过程的关键部位。相对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单元的丰硕研究成果,大别山北缘相关的研究较为薄弱,迟滞了对大别造山带演化过程的深入探究。本次研究通过对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研究,较为详细地阐释了大别山北缘基本变质属性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佛子岭群主要由各类片岩和部分大理岩构成,并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宽缓的"背形"。庐镇关群主体为花岗片麻岩,少部分为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其与佛子岭群呈构造并置关系。区域性的峰期变质PT条件估算显示,并结合前人资料,佛子岭群变质温压为T=524~621℃和P=0.59~0.96GPa,庐镇关群变质温压为T=575~625℃和P=0.87~0.96GPa,两者均落入中高压角闪岩相范畴。在空间分布上,自南至北,佛子岭群的温度压力显示了一个逐渐变化趋势,反映了一个由浅至深的俯冲状态型式。锆石U-Pb定年显示,庐镇关群的石榴黑云母二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756±6Ma、758±7Ma、764±6Ma,属于扬子板块北缘产物。佛子岭群的石榴二云母片岩则显示了四个峰值为2.50Ga、0.93Ga、0.85Ga和0.45Ga碎屑锆石年龄,佛子岭群具有华北、扬子板块和古生代岛弧混合物源性,并推测其为一个形成于晚古生代的独立微陆块。综合已有的变质年龄资料分析,佛子岭群记录了345~355Ma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和260~270Ma印支期碰撞造山两期事件,这意味着大别造山带可能为一个增生型和碰撞型复合造山带,且该造山带可与西侧的桐柏-红安造山带充分对应。  相似文献   
996.
地貌学和沉积学证据表明,山东蒙山地质灾害遗迹分布广泛,通常以砾石堆积堤及河谷堆积阶地的形式保留在现代河床之上。其中,峨峪口砾石堤在蒙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探明峨峪口砾石堤的成因类型和发生历史,对中国东部(105° E以东)第四纪环境变化、气候地貌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2020年10月和2021年2月,笔者团队两次赴蒙山考察,野外工作主要是砾石组构测量,寻找砾石埋压的断木等有机14C测年材料,以及历史洪水调查、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等。研究结果表明:(1)峨峪口砾石堤不连续、不对称分布于凹岸(弯道),砾石组构、石线构造、叠置空洞构造和砾石群构造等成因专属性特征,以及砾石表面擦痕的明度,揭示其可能为数百年前所形成的一次性历史泥石流堆积垄岗,且被后期山洪改造过;(2)年代学和遥感资料显示,1991年夏季峨峪口等地曾暴发大型山洪泥石流,这一结果与蒙山泥石流的历史记载具有一致性,从证据链上进一步增强了峨峪口砾石堤泥石流成因的确然性;(3)峨峪口砾石堤可能是低频、短历时快速地貌灾害过程,属于暴雨直接类特大型历史泥石流堆积,其物源主要是峨峪口上游谷地的重力崩积物;(4)峨峪口砾石堤缺少冰缘现象的地貌组合证据,不存在全新世早期冰缘地貌的年代学依据,当地不具备发育全新世早期“石河”和“冻土环境”的气候条件;(5)蒙山地区分布有丰富的碎屑物质和比较陡的沟谷纵剖面,暴雨频繁、水分充足,具有泥石流暴发的形成条件,周边居民点、公路和登山步道应加强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97.
王建坡  王传尚  吕嵘  田巍 《中国地质》2021,48(5):1499-1509
湖南上泥盆统弗拉阶佘田桥组泥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由于区域上具有岩相分异显著、变化快的特征,佘田桥组存在多个同期地层,容易造成引用和野外识别困难,严重制约其页岩气调查工作进程。通过梳理佘田桥组及其同期地层的历史沿革,明确和圈定了它们的分布区域和使用范围。基于佘田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有机碳含量的区域变化和已有调查成果,提出受陆缘碎屑输入影响较强的新化-涟源、邵东地区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的设想,同时认为找准台盆范围是页岩气调查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根据达县站1961~2013年共53 a降水资料,采用年多个样法和年最大值法两种取样方式,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等三种曲线拟合样本,得到理论上的雨强-历时-重现期表(i-t-p三联表),再用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求解达州主城区的暴雨强度总公式参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取样下总公式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年多个样法在低重现期明显高于年最大值法,而在高重现期高历时下,年最大值法则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999.
1000.
选取菏泽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91—2010年4种草本植物物候期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了物候期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菏泽的年均温以0.55℃/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P<0.01)、降水量以84.6 mm/10 a的速率呈微弱增加、日照时数以143.45 h/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2)4种草本植物的萌芽期均提前,其中芦苇的萌芽期呈显著提前(P<0.05),提前速率为7.27 d/10 a,开花期有提前有推迟,黄枯期普遍推迟,其中车前和芦苇的黄枯期呈极显著推迟(P<0.01),推迟速率分别为8.89 d/10 a和4.97 d/10 a。(3)气温是影响草本植物春季物候期的重要因素,萌芽期和开花期的早晚与其前1~2个月气温的负相关程度较高,黄枯期与气温存在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其中芦苇的黄枯期与其前1~2个月的日照时数负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