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27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可用于室内和田间快速、 准确、 自动测定土壤含水量,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之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即土壤表观介电常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是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关键。目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 但尚未有研究对这些标定曲线进行系统的验证和分析评价。因此, 它们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尚不明晰, 严重影响到与土壤含水量测定相关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收集整理了一系列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经验公式(19个和半经验半物理模型(5个, 并利用大量的文献实测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均方根差(RMSE, 平均误差(AD, 纳什效率系数(NSE等三个指标对比分析和评价这些标定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 经验公式中Topp、 Roth(19922、 Jacobosen、 Yoshikawa2、 Alharathi模型和半经验模型中Malicki1公式及其修订模型综合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利用TDR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标定曲线的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2.
赵韬  张明义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2020,42(3):1087-1097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 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 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地温变化在气候反馈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地温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时空关系对预测全球温度变化至关重要。利用1998 - 2017年石羊河流域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结合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石羊河流域夏季地温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 日平均地温预测效果在不同站点均为最佳, 其中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7, 3 ℃以内的预测概率均大于84%。其中, 民勤地区地温预测效果最好, 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1,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86%。日最高地温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高于0.8, 但误差平方和、 标准差较大。永昌地区日最高地温的模拟效果最好,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83%。日最低地温的预测与观测值的平均相关系数高于0.66, 3 ℃以内的预报概率高于83%, 但预测值略低。其中, 武威地区日最低地温的预测效果最好, 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2,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94%。研究成果可为有效弥补干旱、 半干旱区地温观测资料缺失和探讨其与局地气候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A photometric study of a contact binary system, GV Leo is presented. New observations were done using the B VR filter bands. We find that a revised orbital period is 0.26673171 d and the orbital period of this system is decreasing at a rate of dP/ dt = -4.95 × 10-7 d yr-1. The photometric solutions are fairly well fitted at a mass ratio of q = 0.1879, with a fillout factor of f = 17.7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mass transfer from the more massive component to the less massive one at a rate of relative mass exchange, 6zl/m = -1.09× 10-7 yr-1. 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weak- contact system, that shows a decreasing orbital period, may undergo contraction of the inner and outer critical Roche lobes and evolve into a deep-contact binary.  相似文献   
115.
116.
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气象局2008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和判定树CRT模型分析了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支付与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只对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对是否支付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关注程度、天气预报准确性、天气预报及时性、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数额多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个体因素与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程度较高,而心理因素影响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序列及中国160个台站月温度资料,分析1951-2007年中国冬季气温与AO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51-2007年AO与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指数(IWT与北极涛动指数(IAO均逐渐增强,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存在准18 a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在年际尺度上,西伯利亚高压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较显著,比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大。东亚大槽偏弱时,中国冬季气温偏高,AO指数也偏高,反之则相反。在年际尺度上,东亚大槽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大,而AO与冬季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AO和东亚大槽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8.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框架是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减震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单层单跨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框架梁柱线刚度比、防屈曲支撑初始刚度以及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等设计参数对该减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2梁柱线刚度比在0.1~0.3之间变化时,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的抗震性能较好;3BRB耗能支撑的初始刚度K1在40~80kN/mm变化时,减震框架的耗能减震效应较明显;4在合理的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范围内,当轴压比较大时,在钢管混凝土框架中设置防屈曲支撑能明显地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改善结构的强度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9.
选取已有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RCS框架的低周期反复试验数据,采用地震工程开源模拟软件OpenSees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骨架曲线与滞回曲线,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随后考察弯矩放大系数(Mc/Mb=0.86、1.48、2.04、柱轴压比(n=0.06、0.2、0.3、0.6、0.8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参数下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各特征阶段的荷载与位移值。分析了框架的破化过程、延性与强度退化。结果表明:RCS组合框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变形及耗能能力;随着弯矩放大系数的减小、柱轴压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降低、屈服状态提前、位移延性降低。分析结果可供有关研究或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基于OpenSees软件及其纤维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典型矮塔斜拉桥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各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法(即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探讨了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矮塔斜拉桥结构的构件破坏规律。分析了在不同加速度峰值情况下,矮塔斜拉桥主塔和边墩沿高度变化的应变包络图、主梁内力包络图及支座位移包络图。结果表明:与一般斜拉桥性能要求不同,矮塔斜拉桥的主塔可以发生损伤,塔底和边墩墩底为主要控制截面,支座在纵桥向地震组合作用下较易发生破坏,拉索和主梁是不易损伤的构件,主梁内力包络图的分布情况随着地震峰值的增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