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527篇
测绘学   708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1457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827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采用Nvivo12.0编码统计分析,通过对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中的实验内容进行质性研究,发现该教材通过地理实验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特点和规律具体体现为:第一,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培养地理实验推断能力;第二,通过图表解读培养学生地理实验技能;第三,遵从循序渐进原则渐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992.
In this study, 1D and 2D shallow-water models were coupled to simulate unsteady flow in channel networks and embayment. The 1D model solved the 1D shallow-water equations (St. Venant) using the Preissmann box method and targeted long narrow reaches of the river networks, while the 2D model targeted broad channels and embayment and solved the 2D shallow-water equations using a semi-implicit scheme applied to an unstructured grid of triangular cells. The 1D and 2D models were solved simultaneously by building a matrix for the free surface elevation at every 1D junction and 2D cell center. Velocities were then computed explici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at the previous time step and the updated water level. The originality of the scheme arose from a novel coupl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ed 1D/2D model produced identical results as the full 2D model in classical to benchmark problems with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computational effort.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southern China showed that complex patterns of tidal wave propagation could be efficiently modeled.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太平洋柔鱼丰度的灰色灾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短生命周期的头足类,其资源丰度极易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年间波动较大。根据1995?201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资源丰度指数,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对上、下限灾变年份建立GM(1, 1)模型,预测未来灾变年份。结果显示,以GLM模型标准化CPUE建立的下限灾变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32%,上限灾变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9%,模型精度检验等级均为Ⅰ级。研究认为,下一个资源丰年(CPUE大于2.39 t/(船·a))将出现在2021年,资源歉年(CPUE小于2.13 t/(船·a))将出现在2027年;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El Ni?o-La Ni?a事件是驱使柔鱼丰度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该预测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光学影像的遥感技术受云雨等天气条件影响较大,而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具有穿透能力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缺陷。本文以黑龙江流域扎龙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时间序列C波段双极化(VV、VH)Sentinel-1数据,结合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技术对扎龙湿地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得出随机森林算法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8.43%,Kappa系数为0.8646,其中沼泽的制图精度达到84.68%,用户精度达到89.47%。使用Sentinel-1数据对扎龙湿地进行湿地信息提取的最佳时相为5月、7月和8月。  相似文献   
995.
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要求之间的关系为联系基础上的进阶。整体联系体现在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点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过程,是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隐含的学科逻辑线索。这条内容线索也是理解“必修”二字的关键。在“必修”的基础上看“选择性”,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进阶,体现在内容构成上,从现象到规律、从单一要素到要素综合;在学习水平上,从“识记”、“领会”,提升到“领会”、“分析”水平。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内容要求之间的联系与进阶,要求教师树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包括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从而在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有一条清晰的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体现学习进阶过程的教学“路线图”。  相似文献   
996.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22,68(5):1838-1838
杨丽娟. 2022.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  相似文献   
997.
冰川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评估冰川能量物质平衡及认识冰川消融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OLI影像和高时间分辨率的MOD10A1产品,并结合冰面反照率实测数据,开展了2011—2021年北疆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反演反照率和MOD10A1反照率与同期内冰面实测反照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5和0.62,均显示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尺度上,冰面反照率沿主流线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局部地形差异,反照率在海拔3 600 m以下区域随海拔升高出现下降趋势;在同一海拔处,反照率沿冰川两侧边缘向中部递增。2011—2021年,冰川年均反照率微弱增加,消融期内(5—8月)平均反照率与全年平均反照率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024 a-1和0.0017 a-1;逐月反照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6—8月冰面反照率较低(0.330),12月—次年2月冰面反照率较高(0.586);消融期内冰川消融区反照率下降幅度大于积累区。研究进一步表明,夏季(6—8月)平均反照率与冰川物质平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气温、固态降水、云量、太阳入射角、吸光性杂质等是影响冰川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将对冰川消融过程和机理、能量物质平衡模拟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98.
玛页1井是新疆油田股份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目的是探索风城组页岩油和常规高孔火山岩油藏的勘探潜力,全井设计取心275 m,实际取心445 m,该井具有取心井段长、致密泥岩地层取心效率低、裂隙发育段易堵心等特点。针对该区域地层特点及玛页1井长井段取心面临的技术难点,通过应用KT216型钻具长筒取心技术,配套井底动力高转速驱动金刚石钻进工艺,与邻井相比,玛页1井长井段取心钻进综合效率提高1.79倍,连续取心长度445 m,单回次取心长度41.97 m,创该区域历史最高纪录,可为后续该区域长井段连续取心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9.
研究目的】陆相页岩油是中国能源重要的接替领域,长水平井精确钻探是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关键技术。但由于陆相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层理发育等特点,导致水平井井壁失稳严重、薄目标靶层精确导向困难等钻探技术难题。【研究方法】以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石力学、地应力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研究结果】青一段上部页岩为层理型页岩不适合作为水平井穿行层段,青一段中下部纹层状页岩中的含油薄砂条兼具含油性、可钻性、可压性,可作为穿行目标层;页岩地层需选择强抑制KCL聚胺钻井液体系和油基钻井液体系实施水平井钻探,泥浆密度窗口随水平应力差和井轨迹倾角的增大而增高;测井GR和录井总烃可以精确反映目标靶层岩性非均质变化,结合高精度地球物理,可实时精确调控钻井轨迹。【结论】经应用实践,吉页油1HF井沿1.94m超薄目标靶层安全钻进1252m,钻遇率100%,实现了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的技术突破,为吉页油1HF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同类型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了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马垌剖面山西组二1煤组的植物化石21属42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繁盛为特征,楔叶纲、瓢叶目、科达纲、苏铁纲及石松纲植物亦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华夏植物群中期组合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结合国内同期植物群的对比,首次将该植物群的发育与全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升降相联系:当气候由冰室气候转变为暖室气候、海平面上升时,植物群演替加快,光合效率增加引起O2剧增及CO2剧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