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727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818篇
天文学   382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3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固定化鲅鱼乙酰胆碱酯酶的制备及部分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的固定化是酶传感器制备过程中重要的1个环节.研究采用直接共价法固定鲅鱼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备方法为:0.1g 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凝胶用1mmol/L的HCl充分溶胀后,与活力为10U的AChE溶液混合,于4℃下150r/min振荡8h.所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较高(96%),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固定化酶;在3个月保存期内,前者的活力损失13%,而后者的活力则下降89%.这说明固定过程能够大大提高AChE的抗逆性和保持酶活力的稳定,有利于酶传感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32.
于1978年1月在福建莆田县乐屿岛采集紫菜属标本,进行分类研究。经鉴定表明,其中一种系新种,定名为福建紫菜Porphyra fujianensis sp.nov.。分类方法见曾呈奎等(1962)。本种特征为:藻体长带状,边缘细胞为刺缘型;雌雄同体,精子囊器与果孢子囊成条状或块状,混生或呈镶嵌式分布,形似条斑紫菜;精子囊器分裂式为(?)A_4B_4C_4,果孢子囊分裂式为♀A_2B_4c_2;藻体产生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模式标本存放于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相似文献   
33.
1992~1993年,在对廉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调查中,首次对该海区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定。获得叶绿素a的春季平均值为1.00mg·m-3,秋季为0.29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301.5mg·m-2·d-1。文章对调查区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北方沿海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
本文描述了1989年11月在青岛即墨岙山养殖基地所做的海水叶绿素σ浓度遥感测量的基础实验。该实验获得了高浓度叶绿素α含量的海水反射光谱。该反射光谱的特征波段为:波谷在485nm;波峰在450nm 和535nm;“节点”在572nm.根据该实验数据选取了叶绿素α浓度两种双波段估算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的精度都在50%以上,且双波段反射率的差值法优于双波段反射率比值法.  相似文献   
35.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36.
Microbial Diversity in Nankai Trough Sediments at a Depth of 3,843 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ense populations of bivalves, primarily Calyptogena sp., were observed at cold seeps of the Nankai Trough. Bacterial input to the sediment was estimated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lipid ester-linked fatty acid (PLFA) and DNA profiles. Results indicated a bacterial biomass of 109 cells (g dry wt)-1 while individual fatty acid profiles revealed a predominance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ainly 18:1 isomers. The presence of these fatty acids can be interpreted to reflect a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and a predominance of psychrophilic bacteria. DNA fragments encoding bacterial ribosomal RNA small-subunit sequences (16S rDNA) were amplifi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using DNA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th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equencing results, at least 19 kinds of bacterial 16S rDNAs related to mostly the Proteobacteria and a few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the Nankai Trough sediments consists of mainly bacteria belonging to the Proteobacteria , , and subdivisions. Bacteria belonging to the and subdivisions, which are known to include epibiont 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respectively, were mostly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 obtained from inside the area of the Calyptogena community, and the -Proteobacteria may function to supply reduced sulfur to bacterial endosymbionts of Calyptogena.  相似文献   
37.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38.
南海及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地层不能与华南和印支地块同期地层对比,而应该与印度地块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向西)和琉球群岛(向东)对比。根据该古气候分析,北巴拉望地块在晚三叠世时应该位于南部亚热带较干燥气候带内,其晚三叠世的古地理位置比印支地块更靠南。对南海及南海周边部分地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区相关构造带的性质及正确恢复南海扩张之前该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南海北部陆缘区也是研究解决特提斯构造向东延伸问题以及特提斯构造-太平洋构造时空转化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39.
根据1995年9月中日合作南黄海现场观测资料,对南黄海生物一光学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南黄海现场多光谱反射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解反射比协方差矩阵的特征问题;解出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出主因子,然后建立叶绿素a浓度对主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算法进行回报和预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同时也显示出天气条件对估算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0.
3种鲍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引自日本的盘鲍 (H aliotisdiscusdiscus)、皱纹盘鲍 (H.discushannai)和大鲍 (H.gi-gantiea) 3个自然群体的线粒体 DNA 1 6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分析了 52 8bp的碱基序列 ,结果显示 :3种鲍的基因序列中 A+T含量为 56.74%~ 57.1 2 %。 3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 ,盘鲍与皱纹盘鲍、大鲍彼此均仅有 1处核苷酸检测到变异 ,皆为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99.81 % ;皱纹盘鲍与大鲍有 2处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 99.61 %。 1 6Sr RNA基因在鲍属内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